赵庆华在店里检修自行车
城市猎人骑行团昨天在徐汇滨江骑行
赵庆华在智能骑行台上锻炼
周日的上海,春风拂面,骑行在徐汇滨江的自行车道上,眼前是一片片盛开的樱花和玉兰花,沁人心脾的感觉,久违了。作为一名骑行爱好者,赵庆华终于迎来了和骑友们出行的日子。
春节至今,赵庆华在法华镇路经营的捷安特自行车专卖店遭遇新冠肺炎的冲击。危机之中求生存,挑战之中找机遇,如何满足骑行爱好者的需求,赵庆华动足了脑筋。他的店不仅早早复工,而且在这场有温度的战“疫”中,传递健康生活的理念。
零收入并非零回报
因为疫情,赵庆华开店营业的计划被一推再推。春节过后,一些车友想趁街上空旷无人,去户外骑行锻炼,但苦于无处保养自行车,便向赵庆华求助。“我很理解他们,天天闷在家里不动也不好,保持锻炼能增加抵抗力。他们觉得既然马路上人不多,只要戴好口罩多消毒,出去骑几圈问题不大。如果我不提供帮助的话,他们就没办法运动了。”
二月的法华镇路,沿街店铺大多闭门,赵庆华的店却开门了。但他并没有营业,而是为骑友提供免费的自行车检修、加油和打气等便民服务。渐渐地,附近居民也闻讯而来,由于街上找不到自行车摊,避免乘坐交通工具转而以自行车代步出行的居民们,也来找赵庆华打气,甚至连路过的行人也请他检修车辆,赵庆华来者不拒。
零收入,却并非零回报。骑友们时不时送来防疫物资,赵庆华说:“疫情期间,我没买过一只口罩、一瓶消毒水,全部都是大家送的。”这让新上海人赵庆华觉得,这个城市处处涌动着暖流。
换思路改卖骑行台
然而,作为一名创业者,疫情期间没有收入来源,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危机中如何求变?
赵庆华想到了2003年非典期间通勤自行车成为爆款,前来购车的市民排队排到马路上,于是这次他也进了一批低价通勤自行车搞促销。“这批车从昆山运到上海很不容易,我加班加点组装完毕。”没想到只卖了一半。赵庆华发现,现如今市民更倾向于骑共享单车出行,他们会带好全套消毒工具,因此并不需要特地购买一辆自行车。
赵庆华换位思考,问自己,如果我是消费者,我成天窝在家里,最想干什么?
转变思路,他意识到,智能骑行台是个不错的替代品。“作为户外运动爱好者,我起初也不理解,在家里骑车究竟有什么乐趣。直到我亲身试用了智能骑行台,才发现爱不释手。”赵庆华介绍说,高科技的智能骑行台可以选择路线进行仿真骑行,不仅能模拟弯道、坡度,还能看到电视屏幕上的真实场景,骑行结束后的数据分析能让训练更科学。更重要的是,不受天气限制,随时随地在家骑行,还可在网络上同朋友约骑,且不需要准备一大堆户外装备。
想到就去做,赵庆华找到一家青岛企业,将供应给上海的配额全部拿下,通过线上销售的模式推荐给骑友,两三天里就一售而空,“由于此前工厂停工,下一批产品还没到货,我已经下了订单,智能骑行台将成为自行车爱好者的新宠。”赵庆华说。
重防护约骑不大意
春天终于来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复工了。在赵庆华组建的城市猎人骑行团里,骑友们纷纷询问,什么时候重启骑行活动?
赵庆华不敢大意,在疫情没有全部结束前,群体活动依然有风险。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周末“约骑”。“每次只接受十来名骑友报名,不群聚出发。设定好路线,让骑友在中途加入,每辆车保持5米间隔骑行,口罩、头盔、消毒水、骑行眼镜等防疫配套物资齐全,自带瓶装水,骑完不聚会、不合影。”赵庆华告诉大家。
特殊时期的“约骑”规则,得到了广大骑友的认可,大家纷纷为赵庆华点赞。为此,赵庆华特意准
备了一批骑行镜,以成本价卖给骑友。同时,作为长宁区志愿者协会理事,他将剩余的眼镜捐给街道防疫工作者。赵庆华说:“我选择的路线人烟稀少。骑行相比较其他团体运动,更安全,因为骑行时大家没有接触。”
前滩的油菜花已经盛开,徐汇滨江的樱花和玉兰花如此娇艳,赵庆华感慨,闷在室内近两个月的我们,
在健身骑行中体会到了久违的幸福感。“疫情期间,我也曾有过焦虑。既为生意犯愁,也为自己的健身需求无法满足而煎熬过,同时还想着为社区做点事情。”赵庆华坦言,“我克服了这种情绪,为大家做点事情也好,大家给我提供的帮助也好,让我对取得这场战‘疫’胜利越来越有信心。”
今年元旦,“环松江”业余自行车赛成为疫情前赵庆华和朋友们组织的最后一场赛事。现在,他依然踌躇满志,为下一场业余赛事紧锣密鼓准备着。 本报记者 陶邢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