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上海昨新增2例输入型病例 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用气成本 境外输入病例医疗费用谁付? 戴着口罩照样正常生活 一个模板+专属方案做好防控“闭环”终点
第2版:要闻 2020-03-16

戴着口罩照样正常生活

潘高峰

39.26万人次。

这是刚刚过去的周末,全市195座城市公园、3座郊野公园接待的游客数。融融春光中,屏了50天的上海市民终于放飞自我,搭帐篷、赏春花、玩飞碟、晒太阳……虽然大家还戴着各式各样的口罩。

戴口罩逛公园,其实是有标志意义的。这是一种心态的变化。

上海复工复产复市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戴着口罩上班,戴着口罩开车,戴着口罩买菜……充其量只能算是活着;而戴着口罩逛公园看春光,逛博物馆看展览、逛陆家嘴“三件套”俯仰天地……这些才是生活。

有人可能会焦虑:不行啊,现在国际上疫情这么严重,上海是中国的大门,压力这么大,输入性风险这么高,怎么能放松呢?千万别飘!

这话说得没错。大家都很喜欢的张文宏“张爸”,昨天就在华山医院感染科的官方微信上发了一篇文章。文中有一句话,相信不少人都看到了:“按照当前全球的抗疫情况,本场疫情在今年夏天结束基本已经不可能。”为了强调这种风险,张文宏还用了“二次过草地”的比喻。

这肯定会加深一些人的焦虑情绪。实际上,保持警惕,做好防护是对的;人多的地方不扎堆,逛公园、看展览提前预约也是对的;但过分的紧张、焦虑、担忧,却是没有必要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已经不是当初的我们,疫情形势也已经不是当初的形势。无论是防控还是治疗,从经验到措施,都不是当初可比;从硬件到软件,也都有了巨大提升。

目前,输入的高风险肯定客观存在,但这种风险是可控的。为了守好国门,上海采取了最严格的入境防疫举措,三个闭环,环环相扣,确保不漏一人;为了守好社区,居家隔离的措施也会进一步升级,确保不传一人。

这些天,除了输入病例,上海每天确诊的人数已逐渐归零。说“攘外必先安内”可能不太恰当,但内部干净了、安全了,对于输入的风险,一定会应对得更加有效、更加科学、更加从容。正因如此,张文宏也十分乐观:“二次过草地”一定能够成功,只不过可能短期内不会结束战役。

短期内不会结束,并不意味着生活一直不能回到正轨。其实,就像一些市民已经习惯的那样,我们可以逐渐学会戴着口罩正常生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变革的契机。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与病毒长期共存的历史。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彻底战胜它们,但却可以用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防护措施阻隔它们。这次疫情的暴发,让很多人养成了讲卫生、勤洗手、戴口罩、用公筷等好习惯。即使疫情过去,这些习惯也不应该被抛弃。毕竟,每年春天都是传染病高发的时期,为自己和家人多做些防护,总是没错的。

学会戴着口罩正常生活,也是一种奋发的姿态。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是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看看中央交给上海的任务就知道——建设五大中心、设立自贸区、增设新片区、试点科创板和注册制、探索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一切,都是前所未有的事业,拖不得、等不得。

魔都的魅力,在于她既尊重规则,也尊重梦想;在于她永远向前,永不停歇。正因如此,她才像磁石般吸引你我。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上海像全国其他省市一样,一度按下了暂停键。但即使是最严峻的时刻,上海依然有光。无论是治疗还是防控,“上海方案”都可圈可点。如今,能否从疫情打击中快速复苏、危中寻机、转型升级,同样考验着这座城市,这城人民。

春已暖,花已开,不必摘下口罩,也已感受得到春风浩荡。当然,戴着口罩生活,肯定会碰到各种困难,除了个人防护繁琐,因为疫情导致的交通拥挤、办事不便等等,都会在一段时间里长期存在。抱怨是人之常情,抱怨之后,继续努力,才是正确的姿势。

因为今天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上海始终是你心向往之的那个上海。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