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盼春(中国画) 心与心更近了 花无心怒放,人有情待偿 云上的日子 十分像人的人 循着海明威的足迹
第18版:夜光杯 2020-03-19

十分像人的人

陆其国

丰子恺先生曾于1947年以一句“十分像人的一个人”,向他的恩师弘一法师致敬,并称道“像弘一法师那样十分像‘人’的人,古往今来,实在少有”。转而丰子恺即谦逊地坦陈道:“我自己,也是一个心想做到十分,而实际上做得没有几分像‘人’的人,所以对于弘一法师这样崇高伟大的人格,实在不敢赞一词。”从这番话中,不难读出丰子恺对弘一法师的仰之弥高。

弘一法师原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1880年,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在南京高等师范、浙江两级师范任教美术和音乐,斯时丰子恺即成为李叔同的学生。在丰子恺印象中,李叔同当老师不为名利,而用全副精力教学生,所以其为人和艺术造诣深为学生所崇敬。李叔同也是将近代西方音乐、美术、戏剧引进我国的第一人。1918年,三十九岁的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削发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丰子恺深受弘一法师影响,年近三十时皈依佛门。如今广为流传的六册图文并茂、淡雅朴实、寓意深远的《护生画集》,即出自丰子恺和弘一法师两人共同萌发的弘扬佛教、劝善戒杀、提倡仁爱的宏大计划,最后由丰子恺倾注多年心血完成。除了画作,丰子恺还写下许多优美隽永的散文。他的孙女丰南颖曾撰文说,从小生长的环境,造就了她祖父的性格,使他总以温柔悲悯的心态看待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形成备受大家喜爱的简洁仁爱、纯真近人的文字和画风。他的为人更是名副其实的仁义慈善,永远有一颗扶弱者之心,因此也受到人们的尊敬。

既然如此,丰子恺为什么还称自己是“做得没有几分像‘人’的人”呢?原来丰子恺曾以下面这段话警策过自己:“凡做人,在当初,其本心未始不想做一个十分像‘人’的人;但到后来,为环境、习惯、物欲、妄念等所阻碍,往往不能做得十分像‘人’。”

这番话很有自省和告诫的意味。大凡身心健康、思维正常的人,谁不愿做个堂堂正正大写的人。即使做不到完美,应该也希望自己做人像人,予人好口碑。然而人生在世,尤其是进入社会后,总会与相应的环境和他人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总有人或因了自己的习惯,结果私欲越来越膨胀,直至行为被人斥责不像正常人;或心存妄念,乃至趋炎附势,不顾廉耻,甚至作奸犯科,以身试法。凡此种种,皆应了丰子恺所说:“为环境、习惯、物欲、妄念等所阻碍,往往不能做得十分像‘人’。”

而说到环境对人的影响,不由让人想起法国作家加缪。加缪出生不到一年,“一战”爆发,应征入伍不久的父亲在马恩河战场上阵亡,一家人的生活顿时陷入赤贫,母亲只得带着年幼的加缪,到阿尔及尔郊区贫民窟贝尔库尔,和外婆一起生活。但赤贫的环境没有抑制他享受阳光、沙滩、童年游戏……加缪后来回忆道,“贫穷对我来说从来就不是一种不幸:光明在其中撒播着它的财富,甚至我的反抗也被照亮了”。“我发现,一个穷孩子可以通过艺术表达自己和解放自己”。这就是一个“十分像人的‘人’”,面对赤贫环境的作为。

当然,由于社会复杂,人性复杂,反映在生活中的现象,自然也是错综复杂,要做到如丰子恺所说“做一个十分像‘人’的人”,得从点点滴滴做起。用苏格拉底的话说,一个人不要习惯于夸耀,凡是想要有所表现的人,就应当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他所想要表现的那样的人。一个人自己不是那样的人而冒充为那样的人,一定会给自己引起麻烦和讪笑,而且还可能给国家带来耻辱和损害。窃以为“一定会给自己引起麻烦和讪笑”后面的潜台词,就是于做人有亏。这也反衬出“做一个十分像‘人’的人”这句话的意味深长。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