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甘泉路街道章家巷老年助餐点供餐不断档记者萧君玮摄
首席记者 方翔
老人助餐、养老服务、困难儿童帮助、失业人员就业服务……民生保障在疫情期间显得尤为重要。上海的许多社区,一面扎实做好群防群控,一面将民生保障作为社区的重点工作,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确保服务不止步。
老人助餐重启 不用再吃饼干了 感激
“我们在打浦桥街道老年食堂吃了六七年了,当时是9元,现在也只有10元,实在太实惠了。”住在黄浦区顺风公寓的包阿姨说,受疫情影响,老年食堂关闭了一段时间,她和老伴不论是买菜做饭还是叫外卖,都没有食堂吃得好,还要担心卫生情况。
老年食堂菜色丰富,价格实惠,今天的午餐是酱鸭腿、素肉片、绿叶菜、罗宋汤,总价10元,而在外面的饭店,这样的外卖盒饭20元都买不到。“我的许多小姐妹都很羡慕。我和老伴现在是每人一个餐盒过去饭菜盛回来分食,又健康又美味。”包阿姨说。
据打浦桥街道老年食堂负责人高蔚介绍,这个老年食堂已有10多年历史了,因为疫情的影响,不久前菜开始供应打包外卖的午餐,“我们重新营业的第一天,来自徐二居委的杨老伯特地跑过来感谢我们,他说因为平时一直在老年食堂就餐,家里连炊具都没有,疫情期间,想到外面的小吃店凑合,但是回来就拉肚子了,他就不敢再出去吃了,只能靠饼干过日子,结果瘦了一大圈。他非常感谢我们食堂,说让他的生活又恢复了正常。这两天,有的老人早上9点就过来了,我们会在食堂门口放两个凳子,让他们坐坐。”
据高蔚介绍,昨天提供的午餐和晚餐的数量是379客,“相比疫情前,订餐的老人大约少了20个左右。因为场地较小,只有33张桌子,在目前的疫情防控态势下,堂食风险比较大,因而近期主要以打包带走为主。”
针对独居、行动不便、生活困难等老年人的社区长者食堂和老年助餐服务,正在逐步恢复中。半淞园路街道社区老年助餐点重新设计了排队、领餐、就餐路线,排队画好一米间隔线,高峰期提供歇脚椅子,并且提供打包盒,鼓励打包外带。
虽然目前绝大多数的堂吃仍在暂停中,但是通过送餐上门以及无接触送餐等方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用餐需求,让不少老人重新找回了温馨的感觉。
助老服务周全 终于又能洗澡了 舒服
上周三,80多岁的吴阿婆终于在春节之后洗上了第一次澡。当她拿到洗澡预约单的时候,吴阿婆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谢谢侬,谢谢侬。”上门给她预约单的高佳珍和顾萍特意提醒她一定要戴好口罩。
“吴阿婆住在小东门街道康家弄老城厢里,之前因为摔跤导致骨折,连续住院两年。现在虽然出院了,但是身体已经瘫痪,本身又伴随很多慢性病,自理能力差,无法独自行走,去哪里都要子女陪同,使用轮椅。”黄浦区小东门街道邻家屋里厢的负责人高佳珍说,“疫情之前,都是子女隔三差五地陪同老人来邻家屋里厢洗澡,邻家屋里厢的洗浴功能齐全,而且配备助浴的老师,洗澡前都需要测量血压,老人觉得安全。而外面的公共浴室针对80多岁的老人大多不开放。但是由于疫情,洗澡成了老人最大的问题。”
据高佳珍介绍,吴阿婆女儿上周三推着轮椅带着她洗澡,工作人员还为老人测量血压,吴阿婆和她的女儿都非常感动。吴阿婆开心地说:“这一次都洗掉了一层壳了呀!真的是很舒服啊!”
“目前如果需要助浴、洗衣服务要提前一天预约登记,每人每周预约助浴服务不超过2次,洗衣服务不超过1次,且每项服务内容当日仅限预约1次。居民在预约和进入场馆后自觉佩戴口罩,配合工作人员填写《服务对象服务登记表》、出示健康码、测量体温、血压等工作。”高佳珍说。
刚刚为陆家嘴街道敬老院、陆家嘴长者照护中心等机构筹措了2.5万个一次性口罩,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张佳华和他的团队又开始筹划陆家嘴街道梅三为老服务中心。原本他们与街道已有计划为困难和独居老人提供室内改造、为老助餐、助洗、助浴等服务,但具体工作因疫情耽误了,“我们此前用社区企业和居民的捐赠金买了口罩,分发给老年人以及社区有需要服务的人。未来为老服务中心将通过改造老厂房,满足社区的养老需求,让长者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我们也期待尽快开展相关工作。”
防疫就业联动 屋里厢有靠山了 安心
在疫情中,除了老年人的就餐、生活服务问题,青年人的就业问题也成为了街道干部关心的重点。虹口区广中路街道就业工作站站长李蕾、施宏和唐菊花在疫情期间一起组建了“广中启航服务云”微信群,设立“社区防疫就业联动”服务点,帮助社区中不少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我们所辖社区有位高师傅,原先只是来居委登记口罩的,巧遇在社区支援的就业援助员,他就讲起,年初刚与原单位终止劳动合同,本想去就业工作站寻求帮助,但考虑到特殊时期不宜随意出门,计划一直搁置,没想到能在‘家门口’遇见服务点。”李蕾说,“服务点立即汇总信息至工作站,我们迅速联系单位,因为很多单位都未复工,所以我们启用微信‘启航服务云’组织了网上视频招聘工作。通过提供网上就业指导,招聘面试,经多次沟通和联系,最后高师傅试工成功,被正式录用为学校后勤保障消毒员,他的家庭生活有了保障,再次拥有稳稳安全感和满满的幸福感。”
失业加上还贷,让一些年轻人背负了沉重的压力,广中路街道的小陈就是其中一个。“他是3月底来工作站咨询就业问题的,我们帮助他申领失业保险金的同时,推荐他先做社区志愿者,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现在正通过‘广中启航服务云’面试地铁站务员。”李蕾说。
长宁区周家桥街道就业创业服务指导站推出网上填报“个人求职登记表”与“企业岗位招聘表”渠道,做实线上“阵地”,深化线上公共就业创业服务。通过扫描二维码形式,求职者可以在手机上填写求职登记表,既省去路程奔波排队等候,又能足不出户接受专业职业指导服务。指导站的工作人员每天收集梳理提交的信息数据,并做好岗位匹配,使求职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心仪的工作,企业有人可用。
由于疫情影响,许多儿童不能去学校,有些儿童因为种种原因得不到照顾,他们也成为了街道工作人员关心的对象。“在我们的工作中,起先是为一些困难家庭的儿童寻找购买口罩的来源。后来,随着网课逐渐开始,我们又关注起这些儿童的学习问题。”黄浦区小东门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梁吉说,“像我们遇到过一名社区里困难家庭的儿童,他家里的路由器出现问题,网课质量不好,我们就主动为其更换了路由器,使其可以正常在家上网课学习。虽然我们日常工作都是非常琐碎的,但是对于这些困难家庭来说,有时候却是帮了他们的大忙。”
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加大了困难群体保障力度,不仅从物质上予以支持,更是在生活给予充分的帮助,解决因为疫情而产生的问题困难,携手一起战胜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