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医院消化内科主管护师张文英一家团聚,无比激动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昨天下午,人数最多的一批上海援鄂医疗队队员结束了返沪后的集中隔离休整,由专车接送返回家。警车开道,大巴驶过的沿途,聚集了欢迎白衣战士凯旋的市民,而他们的家人早已在等待。
奉贤
8岁女儿:妈妈,我爱你
离大巴到达还有半小时,奉贤区会议中心门前已经满是翘首以盼的人们,他们舞着国旗、捧着印着每一位队员照片的海报,满心欢喜地期待着重逢时刻。
8岁的陈筱菓小朋友站在人群中,踮起脚张望着。她手里捧着一瓶饮料,上面贴着一张小纸条,写着“妈妈,我爱你”。这是她给妈妈准备的小礼物。
突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医疗队大巴在摩托骑警的护送下抵达现场,还没等车停稳,人们就涌了上去,高喊着亲人或朋友的名字,急不可待地送上大大的拥抱。
小菓在人群中一下子就认出了妈妈丁绍荣,立即扑了上去,在妈妈怀里嚎啕大哭。丈夫陈来在一边看着也红了眼睛,说孩子自出生从来没有和妈妈分开这么久,整整82天,她真是太想妈妈了。
“爸爸是个坏蛋!”怎料小菓刚哭完,就开始气呼呼地向妈妈告状,原来这段时间爸爸没少批评她,小菓忍了三个月,如今靠山回来了,终于可以扬眉吐气,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90后小伙:现场求婚秀浪漫
与亲朋欢聚完毕,医疗队员们来到二楼会议室,准备参加凯旋仪式。奉贤区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医生李超,紧张地搓着手,嘴里念念有词。在凯旋仪式结束后,他就要向女友魏嘉欣现场求婚。“真的很紧张,希望一会儿别掉链子。”
这位90年出生的小伙子告诉记者,原来很早就准备求婚了,半年前就准备好了一切,但这场疫情让他不得不推迟了计划。“等战胜疫情,我就回来娶她。”李超说,这是支撑他战斗的最大信念之一。
凯旋仪式结束,李超和医疗队队友走上舞台合影。主持人突然宣布现在有一个特殊环节请大家见证,一无所知的女孩被请上舞台。李超手捧鲜花单膝跪地,对她说出了练习已久的表白:“在这个重要的时刻,我想对你说,我爱你!嫁给我吧!”从一脸诧异到潸然泪下,在全场的欢呼声中,女孩已经被感动到说不出一句话,只是使劲点头回应男友的求婚(见左图,记者 孙中钦 摄)。
骑警丈夫:敬礼加拥抱
在人群中,还有一对夫妻紧紧拥抱在一起,丈夫就是护送大巴的骑警之一,妻子是护士。他们一人驰援武汉,一人保卫上海,三个月后终于团聚。
丈夫陆春辉是奉贤分局交警支队机动一大队副大队长,妻子王海红是奉贤区中心医院急诊留观室副护士长。大年夜饭桌上,王海红接到了驰援武汉的通知,当晚就出发了。而陆春辉,也在把守道口的岗位上度过了整个春节。
相隔两地近三个月,两人只能通过视频联系。如今妻子结束隔离凯旋,陆春辉也来到了现场执勤迎接,他的岗位是S4高速下口的第一个路口,妻子乘坐的大巴驶下高速,他带领全体民警庄严敬礼,然后骑上摩托护送大巴前往目的地。
陆春辉说,敬礼,是代表人民警察对医疗队的敬意,而拥抱,则是作为一名丈夫,欢迎妻子平安回家。本报记者 李一能
金山
她要补上迟到的年夜饭
“21位,一个都不少,齐齐整整地回来了。”在迎接援鄂医疗队回金的欢迎仪式上,队长周海英的声音哽咽了,一起连续奋战的68个日夜是他们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经历。
除夕夜开始,金山区21名医护队员先后3批次奔赴武汉,进入金银潭医院重症区,68天,这里共收治病人170例,其中危重患者123例,治愈出院136例,总治愈率80%,危重症治愈率72.35%,做到医护队员“零感染”,圆满完成援鄂任务。
陌生的环境、未知的病毒,周海英说,初到金银潭的十几天,面对一些重症患者的逝去,也曾自责、难过,但随着治疗方案的完善,病患陆续康复出院,“我们相信,长夜将尽,来日可期。”
对周海英来说,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作为第一批星夜驰援的医护人员,周海英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有坐下来跟父母吃一顿年夜饭。“那天,消息来得太着急,匆忙跟家里交代了几句就走了。”
这次,周海英一定要补上。
他为新生儿子取名“瀚”
“援鄂期间,有的同志火线入党,有的同志家里添了新成员,有的同志在前线迎来宝宝的满月之礼……”徐浩,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出征时,妻子预产期将近,归来时,孩子已过满月。
在返回金山的途中,徐浩脑子里不停地排练起了已经幻想过无数次的与孩子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在孩子出生近2个月后,这个51岁的父亲终于实现这个小小的梦想。
金银潭的日日夜夜,徐浩最放不下的牵挂便是身怀六甲的妻子和尚未出生的孩子。“最担心妻子的身体状况。”徐浩说,妻子今年已经39岁,属于高龄产妇,作为医生,询问妻子的营养状况、身体状态是他与妻子互动的日常。
2月17日,好消息传来。那天下班后,脱下层层防护服的徐浩点开手机,收到了“母子平安”四个字。“那一刻,我每天悬着的一颗心才算落了地,那是我在金银潭的日子里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他给孩子取单名一个“瀚”字,与“武汉”的“汉”谐音。“孩子代表着新生,而2020年的武汉也经历了一次新生。”
“三兄弟”再次请缨上一线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心理健康和身体防护同样重要,一个好的心理状态,在度过本次疫情中,起到关键作用。2月21日,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的朱闻和两名同事高丹青、孟召海,组成援鄂“三兄弟”,一起出征武汉。
到达武汉后,经过培训,朱闻就正式开始了他的心理咨询工作,主要负责病人、医护人员和普通市民的心理疏导。朱闻接触的第一名咨询者,就是一名医生。“刚得知疫情曾有过一段恐慌,出于医生的本能,我全身心投入工作,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轮到休息独处时,才觉察到自己身心已极度疲倦。”医生向朱闻道出了内心的焦虑。
朱闻安静地聆听医生的讲述,有时陪他一起沉默,“知道他奋战太久,需要有人耐心倾听和理解。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焦虑、恐慌的情绪是我们每个人正常的反应,我们会沟通一些放松技术,缓解咨询者的情绪,和他们一起携手度过这段困扰时期。”
他说,“眼下,疫情发生了新的变化。在这里,我们三人再次请命,时刻准备再回战疫前线。” 本报记者 毛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