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7日 星期日
花儿与少年 网课催生“监控热”,如何破? 亲子冲突致伤害,怎么解? 美珍,听说你哭,我会难过
第7版:上海新闻 2020-04-15
疫情中,84岁的他在家里,用66张字条传递对身在福利院的妻子的深深惦念

美珍,听说你哭,我会难过

张世发老人疫情期间写给老伴沈美珍的家书本报记者陶磊摄

“美珍:您好!整整一个月没看见你,真的好想你,但无奈,由于疫情关系……”

“美珍:您好!我爱你。祝您早安。还有两天我们好见面了。听讲你在福利院有辰光在哭,我心里很难过,我希望你不要哭,要保持心情愉快……”

80多天,66封“情书”,日常生活中几乎不会说的“我爱你”,在纸端成为张世发对妻子沈美珍最深的惦念。“我们从来没分开过这么久,写这些是为了在不能见面时,给她一些安慰。”

53年夫妻 犹记初见时

在金山区社会福利院梅州分院见到张世发和妻子沈美珍时,他安静地坐着陪在她身旁。“我们是我堂姐介绍认识的。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她,是在提篮桥,我对她一见钟情。”84岁的张世发清楚地记得妻子的生日,记得他们过往50多年的岁月,“她是杭州人,比我大一个月,大学学的是机械专业,毕业分配到杨浦第一毛麻纺织机械厂工作。”

相识不到一年,1967年4月16日,张世发和沈美珍结婚了。手一牵就是53年。“婚礼很简单,就是家里人一起吃了个饭。婚后的几乎每个春节,我都会陪她回杭州看爸妈。”

张世发眼中的沈美珍,性情温和,对两个孩子更是宝贝非常,从来不说一句重话,50多年来,两人从没有红过脸、斗过嘴。约5年前,沈美珍因身体原因住进了青浦区一家护理院,为了陪她,张世发每天来回金山和青浦,六七个小时的奔波不觉得苦,时间都花在路上,只能陪妻子一两个小时,才是他最在意的事。

“后来我们申请换到了金山区社会福利院,在总院住了一年多后,调到了这里。”梅州分院离他们家步行不过五分钟路程,自妻子入院以来,张世发就成了福利院常客,每天早上6时半准时报到,亲自喂美珍吃饭、帮她翻身,每天晚上6时半离开,两年多来,风雨无阻。

80天别离“情书”寄牵挂

这样的日子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出于对院里老人安全的考虑,金山区社会福利院自大年初三开始无奈“封院”,拒绝家属的探视,一辈子没分开过的两个人,被迫分开了。

“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分开,心里真难过。”虽然进不了门,但其实张世发依旧每天都会去福利院“报到”:每天早上9时,张世发都会带着鲜榨的果汁或者美珍爱吃的点心,连同一张张小纸条,一起送到福利院门卫室,纸条上写下的是,感谢他们在自己不能来探望的日子里,照顾他的美珍。

随着疫情形势逐渐好转,福利院开放了小规模的家属探视。4月4日,在分开两个多月后,张世发终于等到了和美珍重聚的时刻。工作人员至今记得当时的场景:终于等来老伴的沈美珍哭了,一旁的张世发也红了眼眶,一直轻抚着她的脸,安慰着她。

“美珍,您好。我爱你,祝早安。今天天气比较好,你要晒晒太阳,自己要多动动,防止坐(褥)疮。你还是要保持乐观,多想想开心的事情,切勿忘掉。4月14日,世发。”昨天下午,在美珍的床榻前,张世发念起了自己写的“情书”,因为生病的关系,美珍一直躺在床上,当听到张世发说“切勿忘掉”时,她不住地点着头。

“这些信让我得到很大的安慰。我每天都想他,希望疫情快点过去,他天天都能来。”尽管说话已经不那么利索,但沈美珍非常努力地说着,仿佛每一个字都是对他的爱的回应。 本报记者 毛丽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