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双智”战略助力“上海之门” “走”出来的金泽故事三天也讲不完 丁栅村:“田歌之乡”唱出“绿色”新乐章 “危中寻机”走新路“至暗时刻”领先机
第12/13版: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 2020-04-24
长三角“圆心”的“金”牌导游叶建生——

“走”出来的金泽故事三天也讲不完

叶建生说起村里的故事如数家珍本报记者李铭珅摄

“如果今天天气好一点,淀山湖畔的风景会更好。”这句话,叶建生说了不下三遍,话里话外透出的,是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叶建生是土生土长的金泽镇淀西村人,属于商榻社区的村子离淀山湖很近,他退休前是镇文化宣传工作的工作人员,而他的故事就是从“文化兴城”四个字开始的。

地处长三角“圆心”的金泽镇,早年间因为水源、环境保护的需求,放慢了经济发展的脚步。“要把文旅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叶建生对于这一发展定位深以为然。挖掘金泽的文化、旅游优势,几十年来,也成了叶建生的“使命”。

古镇以桥庙著称,但古镇里究竟有几座桥、几座庙,桥上庙里藏着怎样的故事;上海人吃的每四条鱼里就有一条来自金泽,水产重镇西岑又有怎样的历史由来;水乡特有的阿婆茶,缘起商榻,如何承载几代人的乡愁……金泽的点点滴滴,叶建生信手拈来,如数家珍。

“说起金泽,大家都听说过‘一塔、六观、十三坊、四十二虹桥’等古迹,但叫得上名的古桥有几座?25座!每一座桥都有一个故事。千年古刹颐浩禅寺门口的两个石狮子,两只狮子‘年纪’相差几百岁……古镇里随便走走,故事能说一天。”叶建生的故事是“走”出来的,几十年来,叶建生几乎走遍了金泽的每一寸土地,寻找、考证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尽力找到源头,绝不随便道听途说了事,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坚守。在他看来,这些故事是古镇的历史,更是为古镇文旅发展累积的“宝藏”。

叶建生笑称自己是金泽最好的“导游”,这些经他考证的故事,早就“烂熟”在他心里。“这些故事写下来,不就是一份‘导游词’吗?”只是叶建生的这份“导游词”,怕是说个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让叶建生设计一份“金泽两日游”的攻略,那更是小菜一碟。“第一天游古镇,看桥看庙听故事;第二天吃阿婆茶、看民俗文化表演。现在赏牡丹正当时,有兴趣的,可以感受一下金泽的国色天香,还有渔耕文化……”不同时节景不同,跟着叶建生游金泽,必定能“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风景”。

经由叶建生正名的民俗,阿婆茶是其中之一。由他拍摄、撰写的《商榻阿婆茶》原生态实物资料片和申遗稿,列入了上海市第一批“非遗”保护名录。从此,商榻作为阿婆茶发源地的身份“盖章”落定。“这些都是要讲‘证据’的。”而叶建生的证据,便是他不放过任何线索,深入田间地头、村居乡落寻迹考证而来,“大家都知道练塘出茭白,但莲湖村却很早就有了茭白叶编结的民俗,这是我在参与莲湖村村史编写时发现的。”

退休后的叶建生,并没有停下行走的脚步。蔡浜村、双祥村、淀西村……金泽镇乡村振兴需要的村史资料,他一直在挖掘着。如今,就连青东地区几个村也慕名而来,请他协助采写村史。“春节以来,因为疫情关系宅在家里,我就在调查村里的民俗文史素材,哪里有线索,我就记下来,等能出去了,再去实地考证。”对话间,你会发现,叶建生“闲不住”,那是因为想要了解这片土地曾经发生的过往,已然成为他人生执着的一部分。 本报记者 毛丽君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