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清汤亦好(中国画) 打着火把走夜路 手帕在手 浮桥是甜的 阴霾正慢慢散开 书生为真勇
第21版:夜光杯 2020-04-24

阴霾正慢慢散开

吴 霜

今年元旦,我参加中国红十字会的一次年终发奖庆典仪式,在活动中演唱,还获得了一块“爱心大使”的匾牌。台下坐的大部分是身上斜挎了红色锦带的获奖者。那是新冠疫情发生之前我的最后一次登台。那之后,一切大型活动都停止了。在春节来临之前每个人都已经感觉到了一种危险的气氛,一种无法挥去的危机。

朋友当中,不少人在春节前回了老家去过一年一度的春节假期,陪伴家人。他们很早就买了回家的机票、车票。可他们不知道,从离开的时候起,北京,就很难回来了。

那时候,让人心惊的消息一天比一天多,一个比一个吓人,一个比一个惊悸。国外的朋友不停地追问“国内有疫情了?”“你们那儿怎么样了?”甚至,身在夏威夷的表妹发微信给我:吴霜,你考虑离国吧!

我的天,这些人是怎么了?我在北京确实感觉到了疫情的惊险,但我对国家控制灾难的能力充满信心,且丝毫没有怀疑。我总感觉,中国人有一种传统的文化,就是我们相信团结一心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可以抗击一切灾难。中国的民族性是积累、忍耐、相互信任、一致对外,关键时刻,弃小保大,牺牲自己的一切来保障整体的利益,几千年的过往,历来如此。我曾在西方居住过将近二十年,我也对西方人的习惯和思维方式相当了解,他们确实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甚至经常是相反的。他们注重个人权利,强调的是小我的自由,这种个人的要求经常大于整体利益。也因此,他们把国家的管理者经常不放在眼里。想一想,管理者都入不了眼,还能听从管理者说的话吗?

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在中国,几天之内,全国都开始了一致对抗病毒的统一行动。武汉封城,修建临时医院,仅用十天时间建成专收新冠病人的传染病院,开始是几千人的工地,后来是几万人参加建设,工期程序不是按天计算,而是按照小时计算的。西方人目瞪口呆地看着中国武汉的动作,他们是完全不能相信的。这样的速度,在西方人的梦里都是不可能出现的。

那时候,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似乎没有任何能力去做任何事。但是我们听从安排,我们开始自我保护,闷在家里,不与人接触,出门戴上口罩,回到家里洗手,在电话里微信上感知世界感知社会。我们清楚地知道,这样做是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保护家庭保护环境,保护社会保护国家安全。当然,很快,我们就发现,自己快被憋死了!

即便如此,我们依然严格按照要求度过每一天。我们记得,当世界上的许多人在疫情还未“到访”他们国家的时候,他们向我们发出的那些近乎幸灾乐祸的奇谈怪论,而且他们认为中国正在做的一切都太夸张太过分。比如说口罩这件事,西方人不愿意戴,他们认为“只有生病的人才戴口罩,为什么我们要戴?我们又没有病。”当然,众所周知,很快,情况就反转过来了。

谁能预料,两个月刚过去,中国的疫情就出现了反转,那些令人鼓舞的数字,越来越少的病例,越来越多的出院者,武汉那些为数众多的临时医院一家一家关闭,全国支援武汉的医护团队一个一个地撤离,回到自己的家乡。出院者感激的眼泪,医护者惜别的眼泪,还有我们这些围在电视边的观看者感动的眼泪……中国被疫情笼罩的阴霾已经慢慢散开,天边闪现出黎明的曙光。

街头的气氛显得活跃了起来,人渐多,车渐密。人们被憋闷多日的心境开始悸动起来,自然我也不例外。于是我和朋友约好了出去看看,这一“看”就看到火锅店里去了。两个多月都是闷在家里自己下厨做饭,看菜谱查电脑问高手外加相互探讨,一次抗疫之后大伙都变成高级厨师了。终于在火锅店里来了一次久违的大快朵颐。店里人并不少,只是人们都自觉地相隔较远,我们去了四个人,坐在一张大圆桌边,一米多坐一个,各霸一方。

世界疫情仍在蔓延。病毒像烈火,依然令人焦心。我们深知,疫情远未过去,大家绝不可掉以轻心。于是,吃一次火锅仅仅似蜻蜓点水,回家后又继续闷蹲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