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苏醒的城市,他们用画笔记录
第18版:国家艺术杂志 2020-05-07
五月的上海,真美

苏醒的城市,他们用画笔记录

如同被天使轻吻过的芍药,一夜荼蘼。此刻的上海,褪尽了冬的萧瑟,推着婴儿车出门的年轻爸妈,挽臂慢行的银发夫妻,已换上夏装的时髦姑娘,又开始忙碌的网红咖啡店的小哥……所有人都不由得要赞美一句,五月的上海,真美!

我们邀请上海的画家们,请他们用画笔记录下这座城市苏醒的瞬间,珍惜当下,感谢所有为这座城市的复苏奉献过,付出过的人们!

——编者

●李向阳@浦东后滩

禁足百日,奉召出宅。去中华艺术宫聊完公事假后滩小憩,不料与春风撞个满怀。忽然冒出那首孩子们念诵的古诗,于今读来,却是别样的感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汪家芳@江宁路

记得大年初三,我戴着口罩步行来到江宁路泰来坊附近,画下了“疫情下的旧居——石库门”。两个月后,我再次回到旧居,石库门又恢复了往日的温度,来来往往的人们,车水马龙的街道,生活继续,感谢所有为这座城市的正常运转日日劳作的平凡之人。

●李磊@豫园

我把音乐穿在身上

把诗写在脸上

把彩虹折在口袋里

把星星挂在眉梢上

我游在水塘里就是蝌蚪

趴在叶子上就是蚂蚱

飞到天空中就是萤火虫

我张开嘴

吐出一百样鲜花

闭上眼

去数无际心光

●黄阿忠@四平路天宝路

疫情让人们静下来心来思考,对于国家、对于人生。这些日子,我每天在家望着变得有些陌生城市,期盼着阳光能一扫阴霾。终于,红色的五月,上海——苏醒了。

●孙绍波@滨江大道

一直喜欢以View来佐餐,所以最爱滨江大道。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居家成了常态,居家工作,居家饮食,居家休闲……居家两月有余,禁足六十余天。

阳春三月,一个风和日丽的午间,我重新走在这条浓缩了上海美丽风景的路上。

暖阳顶在头上,微风拂上脸颊,江鸥在眼前舞动,佳肴在齿间飘香。

享受阳光,享受美景,享受喜欢的一切。

生活很美好,且过且珍惜。

●洪健@太原路177弄1号(临近建国西路)

梧桐的细梢上绽开了点点嫩叶,网红咖啡馆照旧吸引着姑娘们点上一杯咖啡,自拍打卡。虽然口罩还严裹着脸颊,保持着社交距离,但是春天美好的气息、生命绽放的活力无法阻挡地进入你的眼帘,生活依然美好。

自然强大,生命脆弱,真切希望在爱的春日暖阳下,人类能共渡难关。

●鲍莺@湖南路3号

每天上下班都走湖南路,特别喜爱这条幽静的马路。在绿叶重又回到枝头的时候,我们走出了至暗时刻。最难忘路上有家十分精致的花店——“湖南路三号”,那段日子她曾给予我内心的关怀和信心。她始终静静地开着门,隔几天变换着橱窗里美好的花,好像与外界的影响隔绝。每每经过,只要望她一眼,就觉得温暖,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永恒!

●丁小方@金沙江路真北路

我生活在长风中环商圈内,近铁城市广场,紧邻中环快速通道,是长风门户。从家里窗口,可以看到纵横交错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通达市内,辐射长三角,交通穿流不息,商业日夜繁荣。抗击疫情时期,这里一切停顿,没有生气,如今重现一片繁忙,充满生机的景象令人欣喜。

●杨建勇@中潭路

宅家之日,从窗口俯瞰,日出日落,有车无车,体会着生命的渺小与脆弱。而小区门前没有一日缺席的物业兄弟让我尤为感动,领悟到平凡人的“伟大”就在这点点滴滴之中。

●丁阳@上海少年儿童图书新馆建设工地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新馆是沪西文化新地标,坐落大渡河路以南,古北路桥以东。此建设项目在疫情前开建,离我家不远。我看着钢结构不断架筑上升,但因疫情而停顿。在复产复工第一时间,又看到此工地又忙碌起来,初现大楼独特美丽的形貌,预示着上海城市的建设正逐步恢复到原来的速度和活力。祝福上海,永远这般欣欣向荣。

●吴笠帆@新闸路

大年初六,我因流感而诱发了过敏性哮喘,不得不前往静安寺街道社区医院门诊看病。由预检到挂号再至室内就诊,所有医生与工作人员都以家人般的笑容面对着每位新老病人。一楼针灸科刘佳医生天使般的笑容至今时时浮现在我眼前。春回大地,请允许我,以这幅小小作品向所有医务工作者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罗陵君@上海中学

作为一名上海中学的教师,当我见到每天都会经过的龙门楼前这片景象——花坛中的紫色的二月兰、黄色的油菜花竞相绽放,树枝上冒出嫩嫩的新芽,满眼望去一片翠绿。春回大地,我们迎来了复学,同学们又回到了熟悉的教室,整个校园生机勃勃。我用画笔记录下这个充满希望的瞬间。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