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除臭小魔盒亮相申城小区 “互联网诊室”看病体验如何?
第5版:上海新闻 2020-05-07

“互联网诊室”看病体验如何?

田阿姨和“家庭医生”“面对面”看病 李艳华 摄

岳阳医院医生在线了解患者症状 郜阳 摄

沪上首家实体社区互联网医院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田阿姨:省时省力很方便

从1小时+到10分钟

4月26日,沪上首家实体社区互联网医院——彭浦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联网医院,在静安区建成。患者足不出户,也可以在家和医生“面对面”互动问诊。昨天下午,记者爬上位于多层结构老公房5楼的彭浦新村居民田阿姨家,现场“体验”了一把在社区互联网医院看病的便捷与效率。此前一天,田阿姨已经在线与医生进行了就诊预约。

“家庭医生”给力

下午4时28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田阿姨拿起手机,找到健康静安微信公众号,点击“就医服务”,发起网上诊疗请求,她的“家庭医生”傅颂华的页面就出现在了眼前,她再点击视频邀请后,傅医生随即接诊,病患之间的视频连线就接通了。田阿姨看着视频中的傅医生说:“傅医生您好,我昨天头有点晕……”傅医生问:“血压高不高?”

“血压倒还可以,要不要换个药?”田阿姨问道,傅医生回答:“那暂时不用换药,再观察一下,多休息。”关照了几句后,傅医生开始写病史、开药等,整个过程仅用了10分钟。“我以前从5楼一层一层走下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走路、排队、挂号、等待,看一次病起码要一个多小时。”田阿姨说,她是傅医生十几年的老病人,过去一个月总要去医院两三次,现在家里上网看病,省时、省力很方便。

隐私保护 靠谱

“像我们这种社区互联网医院,最适合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复诊、‘续药’”。彭浦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彭德荣介绍,彭浦新村街道辖区实有人口14.6万人,居住密集、老龄化程度高,年门诊量达86万

人次,即使在疫情期间长处方政策下,日门诊量仍维持在2800人次左右,为了有效应对传染病防控工作带来的较大压力,中心以“安全、合规、便捷”为前提,加快推进社区互联网医院的建设。“从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来说,互联网医院最适用场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彭浦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健康静安”微信平台为互联网医院的出入口,确保诊疗服务全流程数据落地在区域信息平台,降低居民健康相关隐私信息泄露风险。他们还严把网上诊疗服务准入关,先后完成医疗机构服务方式变更、第二冠名的核准,通过了医保支付试点审批,并接受上海市卫生信息中心组织的第三方功能测评。

网上结算 方便

“目前只有签约了‘家庭医生’的患者,才能在互联网医院就诊,一般要提前一两天预约。”彭德荣表示,针对服务对象以老年人为主要群体的特点,医院梳理优化网上诊疗服务流程,让行动不便的慢性病患者,也能在子女的帮助下,通过在线与医生“面对面”地沟通,按时复诊,医生开具的药品也直接配送至病人家中。

当记者询问田阿姨,看病、配药费用怎么支付时,她说,费用等医院核准后会通知到她,也是通过网上结算,一点也不麻烦。

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在线接诊的医生,设置了专门的“互联网诊室”,由副主任医师和高年资的主治医师坐诊。记者来到这个“互联网诊室”,见到傅医生,她告诉记者,目前和她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已有1500多人,70%以上是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许多是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他们通过互联网看病,就不用辛苦地去医院排队了,医院人挤人的现象也会得到缓解。”

本报记者 江跃中

当传统中医遇上互联网医院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陈先生:随时复诊没烦恼

“云诊疗”亦能“望闻问”

早上坐在家里,打开摄像头与医生沟通,最快下午就能享受到送药上门,互联网医院“一站式”诊疗服务让患者有了网购般的体验。目前,在上海十余家获得互联网医院牌照的医疗机构中,龙华医院和岳阳医院都有着中医特色。当传统中医遇上互联网医院,能擦出怎样的火花?运行近一个月来,这一模式是否被医患接受?记者日前来到这两家医院,现场感受互联网医院的接诊服务。

问诊不少要素

“口罩摘下,舌头伸出来,让我看一下。”龙华医院风湿免疫科医生王骁对视频那头的患者提出要求。32岁的陈先生患强直性脊柱炎多年,由于疫情原因,近期的复诊还是给他带来了不少烦恼。互联网医院的上线,不仅让陈先生能按时复诊,在线与医生面对面沟通,医生开具的中草药处方也通过该院中医药饮片配送体系送至家中。

在中医诊疗过程中,望闻问切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而现在通过高清摄像头,互联网这一端的专家可以清晰地看到另一端患者的舌苔、面色、神态等,实现望诊;通过视频中医患之间的交流,可以确切听到患者说话的声音,达到问诊及部分闻诊作用。

龙华医院院长肖臻告诉记者,目前尚不能实现在线把脉,但中医有“舍脉从症”一说,就是以病人症状为依据来判断和治疗。如今已有四诊仪可以将病人舌、脉情况以数字化形式保存和传输。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就可以形成脉象数据库来辅助诊断。

医患不再“失联”

“张医生,你好呀!”来自温州的李女士热情地向视频那头打招呼。因“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伴月经量少”,她长期于岳阳医院妇科医生张婷婷处就诊。因为疫情,李女士一度与张医生“失联”。互联网医院让她动动手指即可与医生在线交流沟通、开立中药。“真的很方便!”她在视频中竖起大拇指。

“通过互联网医院就诊的患者大多是病情稳定的复诊病人,近两个月内在医院门诊有过就医经历,互联网医院平台暂时不接受初诊患者挂号。”岳阳医院门急诊办公室副主任李欣参与了从前期筹备到互联网医院上线运行的整个过程,她介绍,“年轻病人普遍接受度较高,老年患者需求量更大。”

李欣现场教记者挂号:“先关注微信服务号,进入‘互联网医院’后,选择自己需要的科室,有医保卡的患者将来还可以线上结算。”患者挂号成功后,医院诊疗系统会第一时间通知相关科室的值班医生,在网上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后,医生接通远程视频在线问诊。

分流不止精准

记者了解到,岳阳医院互联网医院首批开通6个科室,皮肤科、老年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乳腺病科、妇科等专科均包含在内;龙华医院互联网医院已上线了9个科室,包括风湿免疫科、儿科、妇科、肺病科、皮肤科、血液科、肾病科、脾胃病科和内分泌科。

岳阳医院院长周嘉透露,随着互联网医院运行的逐渐成熟,将来考虑实现“云医院”的多学科会诊。“未来我们还会进一步拆分线上就诊需求,让病人体验更好,也提高医生的效率。”肖臻说,“比如引导就诊,我们的分流工作要更精准。对于那些对自己疾病认识不够的患者,要引导病人找到该看的医生。”

互联网医院的出现是否会让原本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复诊、开药的患者再次流向三甲医院?肖臻对此并不担心,在他看来,病人来互联网医院的诉求不会是简单的配药,一定是存在疾病控制效果不佳,对治疗方案有调整的需求,而诊断能力强正是三甲医院的优势所在。

本报记者 郜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