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技功臣奖获得者田禾(右一)、陈亚珠(右二)和科学家交流陈正宝摄
●294项科研成果获奖 ●首次单设科技普及奖 ●评出3项特等奖,数量为近年来最多
本报讯(记者 马亚宁)今天上午,一年一度的上海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经过“3+1”轮专家评审和奖励委员会审定,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从提名835项(人)中,评选出308项(人)授予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田禾、陈亚珠2人获得上海市科技功臣奖,首次捧得200万元的科技功臣奖金;许琛琦、郭志前、何斌、曹育才、姜育刚、吴江斌、张龙、赵晨、刘振民、王少白10人被授予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今年,共有294项科研成果分别荣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以及首次单独设奖的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其中,今年的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均有“特等奖”涌现,是近年来特等奖最多的一年。卢克·塔尔维(比利时籍)、余金权(美国籍)2位外籍专家荣获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奖。
三项特等特奖在哪里
“发动机”有乾坤金属板破解难题
技术发明奖特等奖“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薄型金属双极板及批量化精密制造技术”
大脑奥秘无穷重塑灵巧双手
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基于脑可塑理论新发展修复残障上肢功能的新方案”
用铸剑磨刀石磨利国家重器
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面向重大工业装备核心控制软件的安全可信保障技术及应用”
相关报道见第4-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