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广告 无体育的教育并不完整 甫跃辉:城市与乡村写成了我 跌倒没关系  只要站起来
第16版:文体新闻 2020-06-18

跌倒没关系 只要站起来

极限少年追风人生不畏难

SMP滑板公园 本报记者 李铭珅 摄

生活因体育而改变 本报记者 李铭珅 摄

开栏的话

何以忘忧,何以振奋,运动,或许是答案之一。今起,我们推出“体育之育”系列稿,讲述孩子们“我运动,我快乐”的故事,以及体育育人的意义。

上海,有一块专属于极限运动爱好者的圣地——杨浦区新江湾城SMP滑板公园。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了这座备受年轻人喜爱的体育公园,在亲身感受极限运动激情的同时,也了解了一群喜爱极限运动的孩子。他们的年龄、性格各有不同,但感受却如出一辙——生活,因体育而改变。

从“我怕”到“我来”

这几日的上海异常闷热,但SMP滑板公园内,依然有不少人趁着梅雨季难得的晴朗前来一展身手。滑板公园3月底重新开放,目前仍采取预约限流。公园负责人徐荣亮透露,场地重开后最大的感受,便是大家的热情更高了,“以前里面比较安静,现在呼喊声越来越响。”

徐荣亮所言不假。在距离大门最近的BMX小轮车场地里,王海利教练正指导小学员们练习技术,一听有媒体来采访,几个10岁左右的孩子马上兴奋起来:“教练,让我们来露一手吧,这可是大好的机会。”看着那几个忽上忽下的身影,王教练笑着“爆料”道:“他们刚来这里的时候,说的可不是‘我来’,而是‘我怕’。”

大约2年前,王海利在场地边第一次遇到这群孩子。“当时他们大都躲在父母身后,眼里透露着抗拒。”据他回忆,有几个孩子连自行车都不愿意上,不停喊“我怕”。“这很正常,每项运动都需要一个过程,关键在于引导。”为了让孩子们克服心理阴影,王海利想了不少办法,他用播放动画的形式,让学员了解小轮车的乐趣;通过游戏和分队,激发好胜心;用鼓励代替批评,不停灌输“跌倒没关系,只要站起来再尝试就是好汉”的理念。

王海利感叹当教练这些年,最大的收获不是培养了多少选手,而是让孩子们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从“不争”到“要赢”

高高的身材、沉稳的气质配上阳光的笑容,如果不是脚上穿着的轮滑装备,记者很难将文质彬彬的邓思瑾与极限运动联系起来,但只要一下到场地,他纯净的眼神里,便透露出坚定和自信。“我以前话不多,朋友也不多,玩了直排轮以后,个性和处事方式,才有了一定的变化。”这个大男孩挠着后脑勺说道。

用邓思瑾自己的话说,他是个“佛系男孩”。“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只要考试成绩不差就行了,其他都无所谓。”“与世无争”的日子里,他无意间看到了一个直排轮滑的视频,从此入了坑。“那时候周末也不出去,没什么活动,就想着用它来消磨时间。”可能是天赋使然,邓思瑾很快学会了基本技术,便想着去滑板公园挑战一下自我。“刚来的时候也是一个人滑,后来有同场的朋友主动搭讪,慢慢就熟悉了,有时也会暗中较劲。”在朋友下场滑行时,邓思瑾总会在高处专注地看着,不时拿出手机拍摄,“可能接触的人多了,话也多了,内心的胜负欲就被点燃了,看到好的动作,就想着要拍下来研究,争取以后帅过他们。”

因为疫情的关系,邓思瑾前几个月都没有碰过直排轮。他坦言自己最享受的,就是跃起在空中的那个瞬间,“我现在最大的目标,就是争取早日恢复当年之勇。” 本报记者 陆玮鑫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