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解决群众的困难,就很开心 今年的进博会更为重要 到冠军家乡追寻沪乡文化
第3版:上海新闻 2020-06-26
打造“自行车运动”特色村、“乡村创客”集聚村

到冠军家乡追寻沪乡文化

海沈村入口,汇聚京剧脸谱元素的彩色牛雕塑很吸睛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第二届“惠南瓜果节”上,瓜农手捧26斤重的南汇8424“瓜王” 首席记者 刘歆 摄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昨天是端午小长假的第一天,在海沈村,浦东惠南镇第二届瓜果节暨“8424西瓜”落户浦东30周年活动举行。

不少年轻人带着孩子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吸引他们的不止是稻花、果香。记者了解到,今年,浦东惠南镇海沈村成功获批第三批“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在这个奥运冠军钟天使的家乡,正打造“沪乡文化”主题村、“自行车运动”特色村、“乡村创客”集聚村,努力建设成为上海乡村振兴的样板村。

姐姐妹妹忙起来

从轨道交通16号线惠南东站出站,刚才还是都市的喧嚣,转角便被海沈村的幽静撞个满怀。沿着蜿蜒的乡间道路,可以看到五彩斑斓的骑行道。风和日丽的好天气,经常有人在这里骑单车、放飞身心。

今年72岁的海沈村村民陈可娟很忙,作为美丽庭院的“五星户”之家,记者昨天走进她家,只见至少有100平方米的院子欧式栅栏、花草整饬井然。院子里人头攒动,非常热闹。一群大人孩子围坐一桌,正在做端午节香囊。男孩邵晗涵和瞿子宸在大人的指导下,一板一眼、一针一线DIY艾草香囊。原来,这是本届瓜果节的活动项目之一——“艾在田野”,让都市人体验一番包粽子、编蛋袋、做香囊的乐趣。

在院子另一隅,“点心坊”的饭菜香已经飘了出来。咸菜肉丝面、青菜肉馄饨、咸菜肉塌饼、手工包的各色粽子……海沈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陈阿姨家的咸菜肉塌饼远近闻名,一出锅总是很快被抢光。为了准备午餐,陈可娟忙得“飞起来”,两个女儿等也来当“外援”。“现在的生活比老早好太多,原来几十年的老房子破旧漏雨。现在重新造了房子,村里的环境也美了。一到周末,就有很多城里人过来,很热闹。”

乡村CBD里的下午茶

变化的不仅仅是陈阿姨家,记者在陈阿姨家不远处的田埂旁看到,一张海沈村手绘地图上,绘就了当下和未来。活力草莓园、玫瑰园、乡创中心、体育文化公园、旅游集散中心……每到周末、节日,不少都市人来这里插秧、摘蔬果、拍照打卡。逛累了,便在茅檐低小的凉亭里,一壶香茗、几个列入非遗的老桥头月饼,来份气定神闲的下午茶。

在海沈村,第一个标志性乡村改造项目已经完工,已有公司入驻;第一幢农民房改建的民宿也即将开门迎客,未来这里将成为海沈村的乡村CBD(中央商务区),不但吸引游客来这里观光,还将有年轻人在这里扎根,从乡村开始创业的征程。

美丽乡村,改变的不止是乡村的“颜值”,让一度人气萧条的乡村热闹起来、乡村产业兴旺起来,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和方向。据悉,海沈村正推进的“三个一”工程、营造的3个场景,令人心驰神往。一粒米(稻米)营造“风吹稻浪,碧野悠悠”的自然景观,一片花(花卉)营造“花开四季,自在骑行”休闲场景,一颗果(经济作物)营造“瓜果飘香,流连忘返”丰收盛况,用骑行运动和沪乡文化将农业和旅游串联,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惠南镇党委书记潘秀红介绍,惠南的乡村,田林开阔、水网密集,居住地被田林、河流环抱,形成了“水、田、林、宅”和谐交融的自然生态环境。如何提高乡村之旅的吸引力?要将沪乡文化、传统文化、大治河开挖的历史、冠军精神与旅游融合促进,同时将文创、美食、创客、网红经济等多元要素融入产业发展,使游客追忆乡愁、感悟乡愁。

夜幕降临,“碧水田林、黛瓦人家”的田园风光中,“瓜果节”的集市里仍然灯火通明,夜晚的海沈村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也承载了越来越多“乡村夜归人”的梦想。

首席记者 宋宁华

关键词[乡村CBD ]

不但吸引游客来这里观光,还将吸引年轻人在这里扎根,把乡村作为创业的起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