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如果人行道有名字,应叫“舒平美”
第9版:上海新闻 2020-07-07

如果人行道有名字,应叫“舒平美”

市道运局下周起将在全市开展路面和人行道整治行动

枣阳路步行道成为居民休闲好去处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虹漕南路人行道采用透水砖,即使暴雨天气也不会积水

普陀区丹巴路采用钢渣砖人行道,具有防滑性好、强度高、透水等优点

首席记者 曹刚

你家门口的人行道,雨后有没有松动溅水、坑洼积水?拖着行李箱走在人行道上,你有没有被颠得手臂发麻的经历?路上会不会碰到乱停放的非机动车或乱占道的洗车摊?新民晚报夏令热线近几年接到过不少此类投诉,如今上海的街头路面发生了哪些变化,记者为您一探究竟。

市道路运输管理局设施养护监督处负责人冷杰介绍,上海去年共完成391项路面和人行道整治工程,今年计划再推进629项整治任务,其中400多项涉及人行道整治。从下周起,市道运局将在全市开展“人行道养护维修月”活动,主题为“养路为人民,人行舒平美”。

为期一个月,对人行道全覆盖巡查排摸,分类梳理道板缺失破损、路面不平、坑洼积水等问题,制定专项方案,即知即改;结合大中修项目,更新人行道板的材质和尺寸,改进铺设工艺。舒适、平整、美观和人性化,是养护维修的关键词。

更大更厚更平整

如果人行道会说话,永嘉路东首的这一段大概会说:“我变得更大、更厚、更平整了,让你们踩起来更舒服。”

永嘉路每天吸引众多游人慕名而来,用镜头找寻魔都优雅,感受城市的烟火气。永嘉路19弄西爱邨和21弄恒爱里,共享同一条颇具海派风情的弄堂。游客们可能不会想到,住在里面的居民,曾经一出门就皱眉头。

小区进出口原来铺设的是彩色人行道板砖,局部碎裂松动,雨天容易溅泥;旁边的人行道采用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小尺寸彩色道板,脚感比较差,推着轮椅、拉杆箱或婴儿车行走,一路“咯噔咯噔”,颠簸不平。

人行道的一些细微之处看似不起眼,却让过往行人如鲠在喉。道路管理和市政养护等部门多次展开专项行动。整治,从脚下的每一块小砖开始,砖块厚度、面积、“倒角”角度等细节都有讲究。

人行道板砖变厚了——强度更高,弹性更好,稳定性也更强。尺寸变大了——恒爱里附近的人行道,去年底整治一新,单块板砖面积明显增大,走起路来感觉更平坦。倒角变小了——所谓“倒角”,指的是砖块与砖块连接处,棱边均有小斜面。黄浦区养护公司的作业人员介绍,倒角过大,会产生较强的凹凸不平感;倒角减小后,砖块间的缝隙变小,舒适度和平整度也就提高了。

冷杰透露,黄浦区永嘉路、福建路、瞿溪路,小尺寸、大倒角的人行道板砖都已被更换,所有小区出入口和坡道都改成了耐压、防滑的沥青铺面。

五彩缤纷功能多

如果人行道会说话,普陀区的这些路段可能会大声喊:“快来看,我们是五彩缤纷的,而且功能多样。”

道路平整、踏感舒适,是人行道的基本要求。但人行道不只是供人行走,在有限空间内,要设置各种杆件、行道树、非机动车停放点等设施。如果合理规划,还可以增设绿化带提升景观,或改建步道兼具健身休闲功能,变得更有温度、更具人性化。

普陀区枣阳路(金沙江路至光复西路)长1.256公里,东西两侧都铺设了黄色胶粘石铺面的林间绿化步道;花溪路近1公里人行道也改建成了红色橡胶沥青混凝土铺面的健身步道;浦东新区海港大道、临港大道、申港大道等路段,新建了亮眼的蓝色骑行道,与周边的黑色人行道、红色健身步道相得益彰;奉贤区望园路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分别铺设红、绿色沥青,宛如美丽腰带,系于绿林。在上海市区最大的公园——世纪公园旁,锦绣路、花木路、芳甸路3条环公园大道也有类似的健身步道,总长达5公里。

黄、红、蓝、绿……当越来越多鲜艳色彩出现在原本千篇一律的马路上,当热爱健身的居民们围着小区和公园、沿着小河与绿化带,在彩色步道上健步如飞,“街区宜漫步、城市有温度”的美好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低碳环保透水强

如果人行道会说话,这些路段也许会骄傲地说:“我的材质胜人一筹,不但透水性能好,而且低碳环保。”

与砖块大小和厚度、道路的功能设置相比,人行道的材质同样重要,特别是渗水能力,在暴雨频频的汛期可以发挥关键作用。

位于普陀区的丹巴路,人行道去年改用透水型钢渣板砖——以废弃钢渣为原材料,废物利用,成本低;先天具有强透水性,遇到下大雨,路上不易积水,可减轻排水压力;砖块表面呈微小凹凸,摩擦系数大,防止路面反光,还能吸收部分噪音。如今,漫步在铺设大块方形钢渣砖的丹巴路人行道上,头顶绿树成荫,身旁河水清清,享受惬意美景的同时,也不必再担心雨后“水漫金山”。这个路段已被列入2019年上海市精品示范路。

“倡导‘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采用透水人行道砖,渗水能力好,可缓解排水压力,也能防止行人走路时被水溅湿。”市道运局设施养护监督处高级工程师吕艳萍补充说,透水砖对基层排水系统的要求较高,需有针对性地改造,“所以经常结合大修工程同步改造,正在铺设透水人行道砖的徐汇区虹漕南路和金山区卫清西路,都属于这类情况。”

在奉贤区的古华路、建贤路、环城东路等路段,则试点使用废旧橡胶原料改建人行道,同样具有再生利用、弹性好、抗滑、透水等优点。面临橡胶老化、二次加工环保不达标等难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攻克。

联合执法解难题

如果人行道会说话,它的口头禅很可能是“我太难了”——道路下埋着城市的各种管线,需配合各类施工。

比如,掘路挖开重新埋管排管,拓宽机动车道时也会被压缩空间;路面要按规范布设盲道,设置各种杆件、箱体、消防栓、行道树、隔离栏、休闲座椅和非机动车停放点等,还可能成为一些违规行为的受害者,比如,超负荷机动车碾压,沿街商铺乱倒污水,洗车店随意占道等。

“人行道的承载力,是按行人走路的使用场景设计的,只能承受轻量荷载,如果机动车等重荷载开进去,肯定受不了。有时人行道刚修好,就被车子压坏了,看着特别心疼。”黄浦区市政养护公司一名养护作业人员感慨说,只好在人行道出入口坡道处设置一些防止机动车进入的红白栏杆。此外,沿街排污和洗车占道等行为,会导致人行道基层泡水失稳,板砖松动、翘起甚至破损。

人行道需保持平整、舒适、透水、防滑,并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处,最好再结合一些健身、休闲、文化、艺术元素。“螺蛳壳里做道场”,要想做得漂亮,除了基础的设施建设维护,还必须加强综合执法管理。以整治占道洗车为例,就需要工商、环保、住建、城管和道路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加强执法管理的同时,我们每个人首先有责任当好人行道的守护者,共同呵护好脚下这片土地。”吕艳萍说。

夏令热线案例回访

泰日社区 脚下“喷泉”不再扰

在奉贤区泰日社区,振泰路、大昌南路、新建路等路段的人行道,大多铺上了新方砖;大昌南路的人行道边,加装了白色护栏;振泰路附近新建了两座休憩小亭,居民们或在亭中围坐聊天;或在一旁跳舞打球。

“以前坑坑洼洼破破烂烂,现在清清爽爽亮亮堂堂。”老李搬来十多年,对家附近的两处“喷泉”印象深刻:一是人行道上,雨天过后,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出“喷泉”;二是振泰路人行道边的水池里,常年不见喷泉,成了藏污纳垢的死水潭。夏令热线曾接到相关投诉。“现在好了,填池、建亭,贴起大理石地砖,休闲娱乐的人越来越多。”社区的变化,始于去年下半年。一些小区的外立面和地面重新设计、施工。路上一名清洁工说,人行道翻新后,感觉平了、宽了、靓了。

江宁路 道牙新设“兜底槽”

曾有市民向本报夏令热线投诉称,昌平路至海防路间的江宁路坑坑洼洼,骑车而过时,颠簸得像骑马,“晃得骨头都快散架了”。记者当时调查发现,这段机动车道确实“千疮百孔”,多处坑洼,在雨天形成多个“小水塘”,过往汽车“上蹿下跳”,水花四溅。铺在路面上的十多块钢板,也不时发出“咚咚”噪声。

记者近日回访发现,这段江宁路的西面仍有建筑工地。工地出入口并没有钢板,而是铺上了沥青。江宁路路面上,往来车辆有序通行,曾经的坑洼和噪声已荡然无存。

道牙旁的多个雨水口边,有一块道板,比别处道板明显低约3厘米,形成一个“兜底槽”,可以加快排水,以防路面积水。

锦尊路 路杆“穿上绿外套”

新民晚报夏令热线曾经报道与高科西路相交的锦尊路。约100米长的水泥路面不但窄,而且凹凸不平,没有交通标线,车辆通行拥挤。而从华润路到成山路,两边塌陷,多处坑洼,交通标线模糊不清。车辆一过,尘土飞扬。

记者近日回访锦尊路,原本狭窄拥挤的水泥路面,铺上了沥青,画了交通标线,路面也变成了双向各两根车道。华绣路以南的锦尊路,路面宽阔,标线清晰,行道树也郁郁葱葱。令人眼前一亮的是,靠近北艾路的交通信号灯杆、道路指示牌杆,也都“穿”上了绿色“外套”。

一名骑车路过的女孩说,这条路比以前好多了,节假日有很多人过来玩。正说着,附近停着的几辆车上走下一群年轻人,专程过来玩“真人CS游戏”。本报记者 罗水元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