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蒋荣
有段时间了,到家附近的超市生鲜区或者菜市场,不仅会自言自语“买点啥”,而且,常常能碰到和自己同样感叹“买点啥”的顾客。因此不难看出如今买小菜已经成为不少“马大嫂”(即“买汏烧”)的一桩头痛事、麻烦事!
实事求是说,现在的副食品市场上,一年四季365天,哪一天不是鲜嫩欲滴水灵灵的蔬菜放满柜台货架、品种应有尽有?过去有“落市”和“时令”一说,现在则“反季节”蔬菜成常态。如果用“赤橙黄绿青蓝紫”来形容当今市场上菜蔬的色彩,已经不够了,因为至少还要加上“粉”“白”“黑”三色!
至于荤菜,那花样经就更多了,如禽类、畜类、河鲜、海鲜、蛋品,以及各色卤菜和半成品菜……
那些营业员和卖菜老板对顾客笑脸相迎、有求必应,逢买必送葱!记得《水浒传》第三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说到,鲁提辖为替受郑屠欺负的金老父女打抱不平,故意要求郑屠提供不见半点肥在上面的精肉、不见半点精在上面的肥肉和不见些肉在上面的寸金软骨各10斤的臊子,导致郑屠大怒,抢了一把剔骨尖刀,跳将下来想杀鲁提辖,但却丢了小命。我思忖,如果鲁提辖再用这个办法来挑衅今天的卖肉摊主,估计不能如愿了,因为只要肯出钱那些摊主定会满面春风地给你一一办到!
那么面对如此又好又多的菜肴和恭敬谦让的营业员,为什么大家还要感叹“买点啥”呢?我以为,原因只有一个:过去是要啥没啥、有啥买啥;现在是要啥有啥、吃啥烦啥!
记得小时候,只是到春节前,家中才可凭票证到菜场和南货店排队买到规定品种和大小的鸡鸭鱼肉冰蛋、黑木耳粉丝黄花菜、糯米赤豆年糕等食材。接着全家人要忙活几天才能完成烧煮,享受一年一次的“年三十夜吃、正月初一穿”的快乐!
而平时的菜场里因为要啥没啥,因此只能有啥买啥。那时我爸妈都在虹口区工作,平时不买菜,办了张“礼拜卡”,把一个星期的蔬菜一次买齐。那时又没有冰箱,因此“礼拜卡”只能买不太容易腐烂的大白菜和卷心菜!幸好我绍兴老家亲戚每年会送来几十斤梅干菜,老妈再腌几缸咸菜、苋菜梗,因此一年四季家里每天不是卷心菜面疙瘩,就是梅干菜和苋菜梗!
当然那时的人长得也够苗条的,我清楚记得自己六年级小学毕业时体重仅28公斤,而我孙子今年比我当时还小一岁,但他的体重已是45公斤了!
要解决“马大嫂”口中“买点啥”的问题,笔者以为,还是要学习不断推陈出新的美食文化,学习健康饮食、菜肴搭配,那“买点啥”就不会成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