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展示旗下产品本报记者陈梦泽摄
2020年以来,“新基建”热度不断攀升,5G领衔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在“新基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人工智能作为新技术基础设施的代表之一,也发挥着带头作用。5G和AI碰撞,会带来哪些变革?
在昨天举行的“AI新基建5G新机遇”主题论坛上,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高同庆认为,5G和AI的典型应用场景中超过80%是重叠的,两者深度融合;5G是新基建 之“基”;AI是新基建之“智”。加快5G和人工智能建设,将有力推进中国数字经济“换挡增速”,构筑中国引领全球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竞争力。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张勇认为,人工智能道远且长。在5G演进后期存在巨大数量互联的自动化设备,数以亿计的传感器遍布自然环境和生物体内,基于AI的各类系统部署在云平台、物平台等等边缘设备商,创造了数量巨大的一些新的应用。针对人工智能和通信网络的结合,我们同样需要做好各种准备,包括AI自身层面能力的提升、安全保障,还要和行业结合,实现网络智能。
由中国移动上海公司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共同建立的首个“5G超声联合实验室”,昨天发布阶段性成果。上海移动运用5G、AI、边缘云计算等新技术,为市十医院及十院医疗联盟搭建5G专网,支持院内5G+床旁移动超声、“实时直播”式的远程帮扶教学、AI辅助的智能诊断等先进技术投入使用,让优质的医疗服务下沉至更多临床。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山建国也在论坛中介绍,振华重工紧抓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趋势,以自动化码头为突破,形成了自动化码头、智慧停车、智慧物流、智慧安防等新发展内容的智慧产业。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由中国移动搭建的云上展厅也同步开启,通过线上云展示平台场景化呈现5G融入百业、5G助力复产复工、5G新型智慧城市、云上5G创新港展厅等数字体验,为线上观众提供虚拟展厅,扫码即步入VR+8K全景体验。位于上海北外滩核心地区的热门展馆“5G全球创新港”,作为此次云上展厅的一部分,首次线上对外开放。
本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