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士在战位上架起10式狙击步枪 杨德龙 摄
头戴新式复合材料头盔执勤的警卫分队哨兵
维和分队使用的单筒夜视仪里的图景
92轮式装甲车犹如“移动战斗堡垒”
92轮式装甲 车在巡逻途中
维和战士戴着新式头盔进行防恐袭演练
维和战士(前左二)头盔上佩戴了单筒夜视仪
维和分队操作无人机升空
◆向勇 高巍 杨德龙
这是数周前发生于马里的一幕:火箭弹擦过中国维和部队的92轮式装甲车,炸点距车身仅50米,破片和气浪冲击着车顶机枪护板及后面戴好凯夫拉头盔的巡逻战士。在冲突频仍的马里,中国维和官兵及其配备的国产武器装备在战火洗礼中渡过一个又一个“危机时刻”,一次次立下汗马功劳。
QGF02防护头盔
生命守护者
地表温度已经超过40℃,维和部队马里营区的官兵正高度戒备,严阵以待护卫着工程作业地区的安全。尽管头盔下的扣带早已完全湿透,但官兵们丝毫不敢懈怠,在冲突不断的马里地区,头盔是一个战士生命安全的标配。
加奥是马里战乱腹地,稍有疏忽都有生命危险。下士王磊说,当地部族矛盾尖锐,烧轮胎、扔石块、扔燃烧瓶比比皆是,有的甚至拎着步枪长刀,联马团的阻绝设施都会受到严重的冲击。有一次对峙,他眼看着一个石块奔自己而来,但不能退后,心中不断告诉自己:人在阵地在,防线坚决不能从我这里突破。“砰”的一声,石块砸中头部,但多亏了凯夫拉头盔的保护,短暂的晕眩后他便恢复过来。
国产QGF02型凯夫拉头盔用复合材料制成,密度低、强度高、韧性好,保护效果非常出色,并且充分参照中国军人的体型特点,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采用内空结构设计,确保头盔的广泛适戴性和紧凑合理性。三点悬挂系统的设计,用羊皮作衬里,前后和顶部均有海绵衬垫,佩戴起来更舒适也更加适应战术要求;颗粒亚光处理的表面,耐腐蚀,无反光,更便于隐蔽伪装,性能更安全。
“我已经数不清这是头盔第几次把我从爆炸碎片和流弹中的死亡边缘拉回来了!”尽管已能泰然自若地面对实战,但王磊还是说希望有机会能收藏这个伴自己出生入死的“战友”。
92轮式装甲车
心爱的“钢马”
加奥的中国维和营区,官兵们每天为保养92轮式装甲车投入的时间精力是“不计代价”的,就好像精心喂养心爱的战马。一位警卫分队长说,92式战车不仅能防住步枪弹和弹片,火力又强,而且加装空调后乘坐更舒适,“我们乘坐该车穿行战场,心里感到特别踏实。子弹撞击着战车钢板,我们的情绪却从紧张变得沉稳,因为这个‘老伙计’骨头硬,力量大,能把我们安全送到指定地点”。
92轮式装甲车用于支持和运载步兵机动作战,并利用自身武器消灭敌轻型装甲车辆、简易火力点和反坦克支撑点。整车由轮式底盘、火力系统与火控系统三大部分组成。6×6轮式底盘的机动性能和奔驰重型越野车相当,可调气压式的防弹轮胎即使被击中,仍能以40公里时速继续行驶100公里。该车采用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前置、乘员舱后置的总体布局方案,可为战斗室提供更大的空间,以便布置弹药和乘员工作位置。
92式适合维和快速反应部队在非洲行动,为乘员提供较强火力和突击力。值得一提的是,尺寸更大、装载更多、越野能力更强的国产新一代8×8轮式装甲车也已列装,未来有望成为中国维和部队的又一匹“钢马”。
新式夜视仪
暗夜千里眼
“嘟嘟……”不久前的一个深夜,警报长鸣,“不好,长鸣代表不明身份人员潜入营区!”警卫班长郭栋迅速通报全班一级戒备,全班战士迅速起床穿衣、佩戴战斗装具,按预案领取武器弹药、穿戴夜视器材。当晚,天色因一场沙尘暴过后变得更加黑暗。“泰山,泰山,我是黄山,执行一号方案!”对讲机里传来警卫队长的声音。暗夜中,官兵有条不紊地奔向战位,明哨卡点,暗哨潜伏。
中国维和部队有明文规定:夜间遇有突发情况,营区灯火管制,全营处于黑暗之中。警卫班能在暗夜里行动如常,靠的是自带夜视仪,这些“国产神眼”大致分单目单筒与双目双筒两款,夜视距离均为1000米,可有效观测到可疑人员和不明物体,原本漆黑的营区在夜视器材面前清晰可辨,穿戴好夜视仪的战士们仔细检查每个角落。
即便如此,夜视仪也有局限性,它对面部识别能力不够,无法达到精准鉴别。为保证即便暗夜中也能最短时间识别敌我,维和官兵上衣前后显眼位置都缝有反光条,供夜视仪区分。经过逐一搜查,下士王贺发现一辆猛士车下热源异常,立即上报,隐蔽接敌。在快反小组成员的配合下,几分钟就将可疑人员抓获。8分钟后,作战值班室宣布情况解除,下达人员收拢命令:“泰山,泰山,
我是黄山,情况解除!此次演练,反应迅速,情况处置良好!收队!”
原来,这是一次“特情演练”处置,但也能管窥我军战备水平,维和副班长刘星说:“越是恶劣天气,越是营区防卫最紧迫之时,有赖夜视仪的帮助,警报一响,我们能在两分钟内真枪实弹部署到位。”据悉,国产夜视仪能在1000米距离看清成人大小物体,清晰观察1500米处的被测物体,远超联合国装备核查规定的至少1000米观测距离标准。事实上,现代战争大多在深夜打响,具备优势的一方凭借先进夜视器材,使夜间作战单项“透明化”,可全程掌握战场主动权。得益于国产夜视仪实用化,中国军人今天仍能像前辈那样树起“夜战老虎”的威名。
便携式无人机
巡逻队的“天眼”
“公路左侧停靠一辆皮卡,两名男子未发现武器,完毕。”这是无人机手向巡逻装甲车队汇报,用无人机对巡逻路线实施重点目标侦察。
马里维和任务区形势多变,恐怖分子常用路边炸弹、自爆汽车、冷枪等袭击维和部队。中国警卫分队根据联合国维和标准作业流程(SOP)及要求,担任加奥超级营地防卫及外围巡逻任务。中国警卫分队采取“侦观一体”策略,动用无人机全方位掌握巡逻路线上的情况。战士们把无人机称为“天眼”,能第一时间反馈信息,传输图片,有效提高指挥员的态势判断能力。
这种无人机重量轻,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尤其从低空近距离侦察可疑物体效果良好,给巡逻队提供巨大便利。战士们可利用无人机进行先期侦察、跟随侦察、重点目标侦察、伴随警戒,驻止警戒等行动,大大降低了任务风险。该机昼夜通用,白天有高空喊话功能,夜间有高空照明及夜视功能。有一次夜间巡逻,车队行至RN17公路转盘位置,十多名当地人向其投掷石块,指挥员指令无人机进行高空照明,同时机载扩音器实施喊话,有效制止袭击,保证车队安全通过。还有一次,巡逻队头车副驾驶报告车队“十一点钟”方向(即正向偏西一点)公路外侧树下有可疑物体,车载观测器材无法判断,请求无人机支援。无人机立即飞到可疑物体上空盘旋,再近距离观察并拍照取证,巡逻队旋即将情况分析上报,并在安全距离外对现场道路实施封控,等待上级派来的排爆分队处置。最后,可疑物体被确认为路边炸弹并引爆,联合国代表对中国巡逻队及无人机操作手给予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