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港桥施工现场人行通道狭窄难行
工人将围挡向外挪移,增宽人行通道 本报记者 王凯 实习生 姚舒鹏 摄
“普陀区铜川路,架空线入地和合杆工程的围栏,挡住了行人通道。”今天上午,市民王先生致电本报夏令热线表示,他推婴儿车经过真如港桥时,需从非机动车道借道行走,存在安全风险,建议增宽桥面人行通道。
“我们会组织相关部门马上去现场踏勘,合理调整施工作业面,为临时人行道留出更多空间。”接听热线的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副书记、市住建委主任黄永平表示,在上海现有的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文明施工标准里,对通行措施有相应规定,占用人行道施工的,要搭设有临边安全维护的行人通道,通道要坚固、平整、连续。但对于人行通道的宽度没有明确的最低限定。上海将结合市民建议,在现有的文明施工标准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细化文明施工规定,把对市民、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铜川路和静宁路交叉口,看到静宁路真如港桥的桥面上围着一圈近两米高的蓝色施工围栏,一侧围栏竖立在人行道中间,占用了一半人行通道。真如港桥一侧的静宁路绿地是周边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一些市民不得不从一旁的机动车道借道行走。
上午9时28分,普陀区架空线入地指挥部工作人员接单后,第一时间到现场踏勘,发现市民反映的问题属实。“这里是市北电力工井施工,7月中旬启动,预计到8月中旬完成。”普陀区架空线入地指挥部实施推进组组长黄冠峰介绍道,铜川路上三根电力主排管、四家通信公司的通信线组成的黑色“蜘蛛网”都将被移入地下。正在施工的电力工井,也是铜川路架空线入地和真如副中心综合管廊的对接点位。
经过现场查勘以及对工地基坑安全评估后,普陀区架空线入地指挥部组织多名施工人员,将占道的蓝色围栏向道路外侧挪动30至50厘米,为行人腾出更宽敞的通道。
上海正在开展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作,已进入第三个年头,实现了236公里道路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拔除各类立杆3万余根。黄永平表示,上海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更科学有序地组织施工,做到“开挖一段、施工一段、修复一段、开放一段”,快开快收,尽快还路于民。本报记者 杨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