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多面阿城 遥寄闲人阿城
第9版:星期天夜光杯 2020-08-09

多面阿城

本来写过一篇阿城,后来发觉不行。文字不贯气,硌硌愣愣,那么重起炉灶。

毕竟要写阿城。

阿城十二三岁时就遍览了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陀斯妥耶夫斯基、雨果等中外名家的著作。上世纪80年代,阿城红极一时,处女作《棋王》一经发表便震惊文坛。他的作品以白描淡彩的手法渲染民俗文化的氛围,透露出浓厚隽永的人生逸趣,寄寓了关于宇宙、生命、自然和人的哲学玄思,关心人类的生存方式,表现传统文化的现时积淀。阿城的作品在那个年代就达到的高度,现在也很少有人达到。可他偏偏不愿意只当一个作家。

阿城也做编剧,很早就接触了电影。1986年和谢晋一起做《芙蓉镇》的编剧;1991年,他把自己的作品《棋王》改编成电影;1992年,他和胡金铨一起写《画皮之阴阳法王》的剧本;2006年,他担任人物传记电影《吴清源》的编剧;2015年,他担任侯孝贤的电影《聂隐娘》编剧。

这几年,阿城开始做起了文化考察。近有《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和《昙曜五窟:文明的造型探源》出版。

1986年我初一,首次读到《棋王》,那种大开本的《名作欣赏》,蓝紫色封面,封底似乎是一幅库尔贝的金灿灿的油画,没看导读,直接读起来“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瞬间击中内心,完全被折服。到今天我依然认为,《棋王》是无法逾越的山峰。如果当时有人告诉我三十年后你会见到作者,并且和他吃过饭,扯过很多有的没的,嘲笑过诺贝尔文学奖,甚至你还要拒绝和他彻夜长谈,肯定当场昏过去。

大约是2007年,我给《上海文学》写了个短篇,这是一线文学刊物首次发我的文字,第一句话我写“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