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武林
转赠书,指的是甲签赠给乙的书,乙又签赠给丙。这类书的价值,会因为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增加该书的收藏价值。爱书人都知道,名人赠名人的书,本来价值就提升了不少,若是再增加一个名人,其分量更不用说了。关键是,书里有故事。其中的故事很值得探究,比如说这三个人之间的友谊、往事、交往等等,这些属于书话的范畴。
一般的人,赠给别人的书,按理说,就属于别人的财产,别人有权处置。但是,书又是一份很特殊的财产。若是赠书人爱计较,那他会很不高兴,明明是我送你的书,你为什么又要转送别人?尤其是那些流落到地摊上的书,被赠书人瞧见了,那心里更不痛快了。其实,这完全是不必要的。喜欢淘书的人,差不多每个人手里或多或少都会有淘来的一些签赠书。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贾平凹有一次在书摊上看见自己赠别人的书,买下签名再赠给那个人了。这算是一段趣事,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事。孙幼军先生也曾在地摊上买到过自己的签赠书,而签赠的书是他的代表作和成名作《小布头奇遇记》,受赠人非别人,乃是自己学院传达室的一个大爷。孙幼军先生签名又转赠给了我。他笑嘻嘻地说:“看看人家的孙子肯定是读过了,瞧,还包了个书皮。”豁达又幽默的孙幼军先生,把我逗乐了。签赠给别人的书,一般都是希望别人读的,另一个潜藏的意思是希望别人收藏。一般来说,读和藏是两个层面上的意思,喜欢读书的人,并非人人都有收藏的爱好。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一本书读完了,这本书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他大可以转手送人。若是自己买的书,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若是别人签赠的书,在地摊上被赠书人遇到,那必然是尴尬的事。有些人,会把签赠页撕掉,正如眼不见心不烦一样,赠者的面子和情绪都算保住了。而对淘书人来说,那可真是无异于毁坏文物一样。我曾经淘到一本写《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挣不断的红丝线》作者张弦先生的剧本书,上款被受赠者撕掉了,唯独留下一个张弦的签名,我拿在手中真是哭笑不得。
签赠书流落到地摊上,原因很复杂。大概每一本签赠书,都有一个故事吧。问题是,书这东西,越买越多,越藏越多,置放它们的成本和代价太大。书归何处?赠图书馆?送垃圾收购站?送朋友?总得有一个去处。而转赠书,确实是一个好的去处。我手里有不少转赠书,差不多都是师长们转赠的。他们知道我喜欢读书,收藏书,忍痛割爱转赠给我,我也写过不少文章讲述其中的故事。
金波、尹世霖、张之路、高洪波、周基亭等老师都送给我转赠书。这是非常珍贵的。因为有些书,尤其是前辈作者已经告别人世,签名书已经无从找寻。即便网购到,也没什么故事和意义。我很看重书背后的故事。比如艾青的签名本、臧克家的签名本等等。今年年初,看到作家何申去世了,不少人写纪念文章,我私下里想:看来何申先生人品不错,朋友不少。很可惜,我没有读过他的书,书架上也没有他的书。小遗憾吧。因为疫情,在家经常整理藏书,突然看到,高洪波先生曾转赠给我过一本何申的书,喜出望外。这样的书,一定要读读的。
在我的转赠书里,有一种书很特别,每看一眼,都想狂笑一通。有一次我去山东一位教授家里,意外见到了我在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四本精品童话书,此书版权已到期,我手里也没有了,于是又恳求人家把我签赠给她的书让她再签赠给我。还有一次,去杭州,在冰波兄家里,看到我在广东教育出版社多年以前出版的一本童话书《一朵花,两朵花,三朵花》,这本书我手里没有,市场上也已经绝迹了。我让冰波兄转赠给我,他一笔一画题赠签名,让我感动不已。这类书,很特别,想必还有别人也这样干过吧。
转赠书,并非不尊重作者,而是让原作者的声名更远播,让书流向更好的归处。我手里若有多余的作家签赠本,如果遇上特别喜欢的朋友,会慷慨地转赠给别人。可以说,我对转赠书的喜爱,甚至超过了签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