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演能否放在首位 他们在练功房造一座广寒宫
第13版:文体新闻/文娱 2020-08-20

演能否放在首位

评弹剧《医圣》首演引发热议

评弹剧《医圣》剧照 祖忠人 摄

《医圣》剧照

“岁月苍茫赋苍穹,杏林自古多英雄……”在恢弘大气的主题曲中,大幕拉开,评弹剧《医圣》横空出世,昨晚在上海大剧院迎接首批观众。昨天恰逢中国医师节,多位援鄂医务人员也受邀来到现场观摩。跟随着首部评弹剧的脚步,听众成了观众,走进了张仲景从医者到医圣的漫漫求索路。

初心 致敬抗疫英雄

舞台上,1800多年前的东汉百姓,在面对疫情时,也戴上了口罩。说书人吴新伯将古今相通之剧情娓娓道来,串联起四回书目。舞美设计里融入了汉画像砖、汉代地图、中医名录等元素,形成了既有汉代氛围又不拘泥于历史真实的舞台。

装神弄鬼的神婆和操着苏北口音的贪官让人捧腹;张仲景怒斥叔叔拿着免费药方赚黑心钱、巧用计谋逼出县令贪赃枉法的实情让人拍手称快;张仲景杏林收徒、归隐写出《伤寒杂病论》,又让人看到了医者仁心的高尚。

为了致敬抗击新冠肺炎的白衣天使们,在场的医护人员都收到了一份来自评弹团的暖心礼包和一束鲜花。帆布袋里除了中篇评弹《初心》的文创衍生品,还有一把手绘团扇。评弹团艺委会顾问沈嘉禄特别绘制了50把团扇,正面是素雅的花草,反面是传统的评弹曲目,满满的夏日清新气息。

来自上海中医医院的援鄂医生赵凡尘表示:“传统艺术表现中医,弘扬了抗疫精神,尤其是首位抗疫英雄张仲景,让我看到传统文化焕发出了新的魅力。”

形式 不是离经叛道

评弹剧,顾名思义,用戏剧的方式表演评弹。中篇评弹《林徽因》《繁花》里已经做了一定的尝试,这次迈了一大步,源自上海评弹人疫情期间的思考。出身中医世家的编剧朱恒夫捧来《医圣》的剧本,看中的就是评弹创排速度快的优势。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认为:“疫情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搞创新,再重复过去的套路做一部中篇评弹意义不大。”

跨界的事高博文没少做,只要有让评弹出圈的机会,他都愿意去尝试。多年前,他就因摇滚评弹、爵士评弹博得不少眼球,“那都是白相相的,当时是评弹的低谷期,我必须做点什么为评弹引流。”这次跳出舒适圈,他信心满满,“只要抓牢评弹的本体,唱腔流派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我想观众是不会诟病的。”

以往,评弹的舞台、服装、灯光都是靠一张嘴说出来的,这一次,书场艺术更进一步蜕变成剧场艺术。相比台上的主角,饰演百姓、青年医生、灾民等角色的青年演员需要承担更多“演”的任务,甚至还有大段的舞蹈动作。著名剧作家罗怀臻看完后表示:“这部评弹剧在虚实之间,在书场与剧场艺术之间,在代言体与人物化之间找到了分寸感。”

反响 观众乐见突破

现场来了不少评弹忠实听众,偶有保守派观众不满“说噱弹唱演,演怎么能跑到第一位”,大多数观众都赞赏有加,感觉更有立体感和浸入感。这部《医圣》是观众杨胜阳疫情以来看的第一场评弹,同样是大剧院中剧场,他在这里看了不少评弹团的演出,对于评弹剧这样的创新,他非常认可:“随着时代变化,说书的形式也应该改变。”观众毛信军认为,这个题材非常好,“现在书场大部分都是老年观众,应该创新,接近青年观众”。

前不久,上海评弹团开始在天平街道等社区驻场演出,这是高博文的“打牢地基建高楼”策略,一方面,将触角深深扎在全市各社区街道,另一方面,不断推出新剧目,在各大剧场演出培养新观众。“现在上海做出了评弹剧,就是希望多演,多排新剧目”,早在首演前,高博文就欣喜地对剧组成员说,《医圣》已经接到了巡演订单。 本报记者 赵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