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广告 上海昨增1例境外输入病例 社区服务站拥军便民做公益 社区少先队员倡导食客“光盘” 另一种浪费叫薅羊毛 因时养生:锻炼别过度 勿大量进补 为余量食物“搭桥”找到新“主人”
第9版:综合新闻 2020-08-20
落户浦东的中国首家社区型食物银行积极帮助困难群体

为余量食物“搭桥”找到新“主人”

本报讯 (首席记者 宋宁华)昨天,在上海绿洲食物银行浦东塘桥发放点,近十名环卫工人排队领取了来自超市等捐赠的余量食物。记者从浦东新区文明办了解到,作为国内首个食物银行的发源地,浦东正在计划发动全区50万青少年自愿到“食物银行”25个活动点参观打卡,再以“小手牵大手”的方式,辐射到浦东108万户家庭。

实现社会资源再利用

在峨山路上,记者看到,一个小门市店前人头攒动,一名社区志愿者身后,一批南瓜、空心菜、西红柿等蔬菜早就“等候”一旁,等待“主人”的认领。前来领取食品的环卫工人需先登记信息,再领取食品,半小时不到,蔬菜就被一领而空。

许多超市做出了承诺,只销售当天的蔬菜等食品,过时就要处理掉,但其实很多食品并不影响食用,“卖相”也不错。另外,有一些生活困难的群体仍然省吃俭用、经济拮据。能否为他们搭起供需的桥梁?一家浦东的社会公益组织——上海绿洲食物银行萌生了为余量食品寻找“绿色出路”的想法。

自2014年起,上海绿洲开始摸索食物银行落地中国的模式,并于2015年,在浦东塘桥落地了中国首家社区型食物银行。

“食物银行,目前主要针对低保、环卫工人等低收入的困难群体。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减少食品的浪费现象,也可以帮助到弱势群体,实现社会资源的再利用。”上海绿洲食物银行负责人介绍。

设立众多食物循环点

除了针对特定人群发放食物外,记者在食物银行看到,一个共享冰箱摆放在“银行”里,市民们只要凭借证件,扫码即可随机获得免费食物,里面主要是一些即将到达保质期的小零食等。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食物银行与食品捐赠方签订协议,要求提供营业执照和相关食品安全证;同时,食品进出库严格进行筛选、分类、质量检验等。

据了解,“食物银行”公益组织已在浦东新区设立了25个食物循环点,推动超市、家庭将吃不完的过量食品投放到循环点,通过规范性流程和操作,把本来要被丢弃的食物分享给有需要的人。而浦东社区的“家门口服务”组织则助力这一过程的精准对接,让更多食物能够物尽其用,减少浪费,实现绿色循环。

除了定点发放外,将来食品银行还有望开出“流动车”,送到偏远地区困难人群的“家门口”。

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文明创建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浦东文明办正计划发动全区50万青少年自愿到“食物银行”25个活动点参观打卡,切身感受食物的绿色循环之旅,从小培养爱粮节粮意识;再以“小手牵大手”的方式,辐射到浦东108万户家庭。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