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 星期五
孤单 以书为礼 认知色调 悠悠白云黄鹤楼 唐大郎的旧诗稿 爱淘“等外品”的日子
第22版:夜光杯 2020-08-25

认知色调

陈钰鹏

人的眼睛可以区分几百万种色调,然而用来描述色调的概念(表达词)却远远少得多。在多数西方国家只有12个基本表达词;而一些原始民族(比如生活在亚马孙河流域的提斯曼人)的语言中,色调基本概念甚至更少,他们只会用三个概念词表达不同的色调。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神经科学家爱德华·吉布森为此专门列出课题进行研究,哪一种颜色在不同的语言中被表达得最确切、最细微;换句话说,哪种颜色能在不同的语言中被微分,并有相应的微分概念词作精确的表达。最后发现,说英语和西班牙语的人能将橙色和红色这样的暖色细分成80种微分色彩并用相应的微分概念词表达。与此相反,他们对冷色系列中的颜色如绿色和蓝色的微分能力较弱,往往会将差别很大的色调用同样的概念来表达。

“为什么?”这位科学家自问道;当他在分析由20000个色标组成的数据库时,终于找到了答案:暖色往往是居重要地位的,所以很受注意,在语言中会被表达得细微。冷色则相反,通常处在次要地位。在今后的一个系列研究中,他希望能发现,在冷色调占统治地位的地方(如多雪的地方),那里的人同样也开发了丰富的词汇用来表达相应的微分(冷)色调。然而有不少人觉得,吉布森的研究带有方向性错误,他首先忘记了生活在远东的东方人是如何微分并表达色调的。提醒得好:在浩浩历

史长河中,中国人的色调微分和表达是有一套独立的系统的。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人口众多,仅用暖色和冷色来研究微分色调是行不通的。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颜色是黑、白、土色和赭石色,其中红色是最早的“流行色”,到了奴隶制社会,青、赤、白、黑、黄被看作东、南、西、北、中和木、火、金、水、土的五方“正色”,中国历史上讲究正色,封建时代,黄色象征神圣和威严,是智慧和权威的标志,成了皇帝的“专用色彩”。不过正色也是在改变的,夏代流行黑色,殷代流行白色,到了周代流行红色,并赋予红色以正统地位。

按说孔子一向是拥护“正色体制”的,然而春秋时的齐国大树紫色,孔子十分讨厌,因为孔子心目中的正色(周代以来为朱红色)被动摇了。后来,汉高祖认为自己是从南方起兵获取胜利的,是“火德兴邦”,于是又提倡红色……值得一提的是清朝官吏的“黄马褂”,穿在袍外面,长仅至腰,袖不过肘,便于骑马和射箭,故叫马褂,而皇帝的随从和护卫等内大臣所穿的马褂系用明黄色的绸缎或细纱制成,所以称“黄马褂”,成为皇帝近臣的服装。一般官吏均以获黄马褂为荣,赏赐黄马褂后来成为清朝统治者笼络臣下的手段。

看来,中华民族与红色的联系源远流长,最后,红色终于成为了中国革命的初心,劳苦大众的革命军队叫中国工农红军,“东方红”象征着新中国的诞生,共和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其实,全世界无产者都以红色象征革命:保卫斯大林格勒、直捣希特勒老巢的是英勇的苏联红军;笔者在大学就读时,曾通过中图进出口公司订阅了一份德文版的《红色早报》——奥地利共产党机关报,我称该报为奥地利的《东方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