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锋介绍果树“莲雾”本报记者张龙摄
“这是我们从厦门引进的树种,明年这些嘉宝果就可以大批量上市了,一斤可以卖到200元以上。”在连栋大棚里,陈学锋半弯着腰,指着一棵树干上结了不少果实的嘉宝果树说道。这位皮肤有些黝黑的男子便是嘉兴易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每天他都会来到公司旗下的这一季果园里,查看果子的长势,以及果树的修剪是否到位。
除了嘉宝果这种在江南地区非常少见的热带水果,陈学锋的果园里还有百香果、巴西樱桃、凤梨释迦、长桑果等十多种热带“移民”。说起为什么当初会选择种植热带水果,陈学锋坦言,最主要的原因是想要做差异化。“以前供应嘉兴的热带水果,为了方便运输,一般在五六分熟的时候就摘下来了,口感和自然熟的不能比。我想如果能把热带水果移植到本地,大家就能吃到品质更高的热带水果了。”
陈学锋是土生土长的嘉善人,从小生长在农村。1969年出生的他以前做过泥水匠、养过猪、开过工厂、承包过工程,虽然赚到了钱,但总觉得还差了点什么。“那时我看1号文件已经连续好多年关注三农,觉得做农业是有奔头的。”
在给热带水果找合适“新家”时,陈学锋相中了如今果园所在的新润村的这片土地,“一方面因为这里是嘉善地势最高的地方,适合果树的生长,另一方面,这里附近有3个4A级景区,距离这里车程都只有几分钟,肯定能带动更多人来我这里。”于是,他便在这里承包了近1000亩地。
然而开果园的念头,遭到了家人的集体反对。“当时我老婆特别反对,她觉得我本来就是从田里出来的,刚跳出‘苦海’,怎么又回田里去了。”但陈学锋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好的产品出来了,不相信卖不掉。”
2017年,49岁的陈学锋先后前往中国台湾、福建、厦门等地,考察哪些水果或许能适应嘉善的气候,但让热带水果“移居”亚热带地区,谈何容易。陈学锋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给基地的土壤来了一场“大翻身”。他请来台湾水果种植专家指导,并组建技术团队,先用挖机深翻土壤,再灌水冲洗其中的污染物,最后混入厚厚一层蘑菇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光是改良土壤这一步就花去了陈学锋1000万元,身边的好友直呼不理解,“他们觉得我这么做根本没必要。以后同样的水果别人卖5元,我卖10元,会有人要吗?”土壤改良一时半会儿看不出效果,陈学锋的内心其实也相当忐忑不安,但他认为,要在这片土地上种出与众不同的好水果,必须有这样的前期准备和投入。
好在他的坚持有了回报。今年7月1日,果园内的百香果上市了。如今,20万颗百香果已基本销售一空。大棚里,沉甸甸的凤梨释迦、莲雾挂在枝头,不多久就能采摘了。陈学锋对自家水果的滋味信心满满,开通网上商城,将长在嘉善的热带水果销往全国。
与此同时,陈学锋还将这片热带果园打造成为一个能让游客采摘、烧烤、体验生活的绿色基地,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因为这里到上海金山区只要5分钟,所以平时也有不少上海人来这里游玩。”
这个月初,上海青浦区农业考察团来到易久基地了解公司的生产、运营、销售等情况。陈学锋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动交流走访越来越热,也给他增加了许多信心。“一体化会带来更多的人流量,相信这片土地上种出的差异化绿色产品,一定能吸引更多的人。”
易久基地也在不断助力当地村民共同富裕起来。果园内的所有员工都是当地人,一部分村民还将土地流转给了易久。“果园里有一对夫妻员工,本来是种茄子的,后来把土地流转给我,现在加上工资,一年能有七八万元收入。”陈学锋说,下一步还想让周边村民选种基地内比较好的水果品种,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的收入,另一方面也能缓解自己的种植、管理压力,取得“双赢”。 本报记者 黄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