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多重国家战略机遇交汇叠加下,江苏海门迎来了百年未有的发展机遇。近日,南通市海门区在沪举办投资环境说明会,现场签约17个项目,涉及医疗精密机械、创新科技新材料、机器人研发等新兴产业领域,总投资近300亿元。
“同城效应”逐步显现
一江两岸,“同是吴音相媚好”。海门与上海隔江相望,目前有超过10万海门人在上海求学、创业和就业,建筑铁军走红上海滩,海门大米、海门文蛤、海门山羊肉纷纷进入上海市民餐桌。
海门是长三角北翼联通上海、苏南的重要节点城市。近期,北沿江高铁、南通新机场、通州湾新出海口“三大战略工程”都已实质性落地。其中,北沿江高铁已明确设置海门北站(南通新机场站),海门通过北沿江高铁可融入上海“半小时经济圈”;海门主城距离南通新机场不到10公里,建成后的机场将为海门打开联通全球的窗口;海门港紧邻通州湾海港,是江苏新出海口的有机组成部分,海门将立足“大通州湾”核心区定位,打造上海航运中心北翼重要港区。未来的海门,所有区镇20分钟到达空铁枢纽,30分钟直达上海,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加速实现与上海互联互通,沪海两地“同城效应”将逐步显现,海门的区位优势将从“北上海”转变为名副其实的“上海北”。
再培育3个千亿级
海门拥有家纺企业2500多家,床上用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超40%,去年成交额突破1200亿元。今年上半年,叠石桥外贸专区、跨境电商中心开业运营,全国首单“市场采购贸易与跨境电商”融合出口的货物在叠石桥顺利通关。眼下,海门正抢抓南通家纺市场协同发展和空港建设机遇,放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跨境电商两大国家级改革试点效应,加快打造世界级家纺产业集群。
作为上海张江药谷成熟药企外迁首选地,海门生物医药产业年均增幅达到40%。临江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园已搭建起公共实验基地、GMP实验工厂等配套设施,建成百奥赛图模式动物中心、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海门将以临江生物医药产业园为主要载体,打响“南有张江、北有临江”的“海门药谷”长三角知名品牌。
目前海门已形成以现代家纺、现代建筑、电子信息三大传统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3+3”产业集群,其中,家纺、建筑、装备制造三大产业超千亿。在现有基础上,海门力争3到5年内再培育3个千亿级、1个500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本报记者 唐闻宜 特约记者 俞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