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地铁乘客佩戴口罩并保持社交距离
◆印度医务人员进行新冠病毒检测 新华社 发
印度,面临严峻考验。最新数据显示,印度累计新冠确诊病例7日突破420万例,超过巴西成为全球确诊病例数第二多的国家。但另一方面,印度政府仍然在严重疫情之下继续推进解封措施,引发外界更多担忧。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印度或将成为疫情最严重的国家,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疫情新的“震中”。
“自信满满”继续解封
7日最新数据显示,印度累计确诊病例4204613例,超过巴西的4137521例,仅次于美国的6276365例,位居全球第二。同时,印度累计死亡病例71642例,低于美国和巴西,位居全球第三。但就在当天,作为印度第四阶段解封措施的一部分,首都新德里等地的地铁恢复运营。据印媒报道,体温正常、没有症状、戴口罩、完成手部消毒的乘客才能上车,搭乘地铁时必须间隔就坐。“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消毒……为了继续生活,我们必须离开家,政府恢复地铁是不错的举措。”乘客库马尔说。
印度政府表示,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将在本月恢复,人数控制在100人以内,参与者必须佩戴口罩并保持社交距离。
疫情之下,印度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孔。“不可思议的印度”——这句曾是印度旅游宣传片的口号,如今读起来让人感慨。
一方面,印度“自信满满”。按照印度总理莫迪7月演讲时所说,“印度人在过去几个月里团结起来抗击新冠病毒的方式,证明了全世界是错误的”。在8月15日印度独立日讲话中,莫迪还宣布将大规模生产本土新冠疫苗。另一方面,印度疫情数据屡屡攀上高峰。许多专家认为,印度并没有对足够多的人进行检测,也没有正确统计死亡人数,实际数字可能更高。
政府治理能力堪忧
当不少国家疫情趋缓、逐步恢复日常秩序时,印度却在疫情肆虐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究竟是什么制约了印度抗疫的效果?
在一些专家看来,过早放开经济活动使得印度疫情管控难度加大。印度政府在4、5月时一度采取较严格的封锁措施,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疫情恶化。但在疫情仍然严重的情况下,出于经济压力等多重考虑,印度6月初开始解除封锁。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流行病和传染病学负责人潘达认为,随着经济活动和人口流动增加,确诊病例增加并不令人意外。
此外,印度民众未能严
格遵守防疫措施,加速疫情恶化。印度病毒学家贾米尔说,印度民众普遍没有遵守戴口罩、勤洗手和保持社交距离的规定,一些民众甚至更愿意相信未经科学证实的“偏方”,比如喝砒霜、饮牛尿等,这些都让科学抗疫在印度更为艰难。
然而,印度抗疫的最大困难可能并非疫情本身,而是印度政府的治理能力,以及错综复杂的政治算计。美国知名学者福山曾在《大西洋月刊》刊文,分析“到底什么可以决定一个国家抵御新冠病毒的能力”。结论是,“在面对像新冠疫情这种危机的特殊时刻,一国政府中那些做决策的人是否值得信任,是否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他们的判断和决策将决定一个国家应对疫情的好坏”。
尽管印度新增病例激增,但高风险区以外的绝大部分地区已经重启经济。印度官员说,他们“别无选择”。而即便在疫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近日印度还有“余力”在外交上动作频频。“无能和失职是造成当前疫情困局的主要原因。”印度国大党首席发言人苏吉瓦拉7日批评政府“让民众自生自灭”。
疫情蔓延仍在加快
印度医疗协会前负责人阿戈瓦尔8月底表示,如果按照目前的趋势继续发展下去,6周内印度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
多名专家认为,无论是首都新德里和金融中心孟买,还是医疗条件有限的农村,新增病例都没有达到峰值的迹象。《印度快报》观察,7月起印度疫情出现两大特点:一是全国病例总数加速增长,二是中小城市和农村疫情高速蔓延。令人忧心的是,印度单日新增病例数在过去近一个月一直保持全球第一,疫情蔓延仍在持续加快,从300万例增至400万例仅用了13天。
基于庞大的人口和脆弱的经济,印度的抗疫之路不会平坦。当前各国都面临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的艰巨任务,印度也不例外,而印度式困境让这一切雪上加霜。印度政府2016年颁布废钞令,2017年匆忙推行商品和服务税改革,使经济遭受冲击。“新冠疫情或让印度大国梦碎。”印度《经济时报》称,疫情对印度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印度今年第二季度GDP同比下滑23.9%,是1996年发布相关数据以来最严重的季度收缩。
然而,为了维持生计,生活困难的民众不得不离家工作,同时缺乏必要医疗保障。印度贫民窟人口密度大、卫生条件差、居民受教育程度低且普遍贫困,尤其是疫情防控的难点。印度最大城市孟买日前发布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该市接受血清检测的贫民窟人口样本中,57%受试者携带新冠病毒抗体。一名印度公共卫生专家无奈地表示,印度穷人面临“绝望的选择”:要么“立即死亡”,要么“死亡随时会到来”。
首席记者 吴宇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