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丹
这段时间以来,上海各层面各条线的干部都在思考上海面临的四个“变与不变”。在3日市委党校第3期中青年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培训班上,市委书记李强将四大问题推到了青年干部面前,也推到了上海所有干部的面前。
上海发展的时代坐标、前进方向和战略重点,需要一大批的优秀干部身体力行,共赴使命。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为国家“五个中心”的承建者,作为国家构建“充满活力的长三角创新核”的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使命在肩,不进则退。各级干部必须提气沉心,以辩证思维冷静分析上海的四个“变与不变”,才可能带领人民群众完成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
当前有四道考题上海的干部必须回答。一是,上海如何做,才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在严峻的外部挑战中突围?二是,上海怎样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时代特征的超大城市治理之路?三是,上海如何高标准对接国际投资经贸规则,由此配套国际高标准营商环境、持续引进标志性外资项目,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四是,上海如何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推动长三角各地分工合作,贡献长板,把各自优势变为共同优势?
上海高标准的工作需要一批有责任心、有能力、敢担当敢作为的改革实干家,也对干部的责任心和精气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恐怕每一位干部都得重新审视自己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从而肩起责任,不辱使命。
越是面对新情况,就越需要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越是面对新情况,就越容不得干部在工作上推、脱、甩,在精神上庸、懒、散。只有敢担当敢作为的干部,才可能真正善作善为:文不过夜,事不过周,持续发力,终得成功;知行合一以身作则,以民为先不搞虚招,做实事、求实效不给形式主义机会,错失发展良机;把责任扛在肩上,广开言路纳能任贤,接地气、通下情,理得顺情绪,解得开“死结”。
真正敢担当敢作为的干部,少了点患得患失,多了点阳光纯粹。对这样的干部,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注意保护那些敢于负责、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他们挑重担、夺关隘,攻坚克难,敢跟全球顶级水平对话,往往有忘我的工作热情。上海需要这样的干部,也一定会重用和保护好这样的干部,这样的干部属于人民。必然是他们,带领群众勇攀一座座“高峰”,为上海乃至全国的未来发展创造奇迹,建立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