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金嵌珠石金瓯永固杯
颇像雷公的行什
铜水激筒
消防头盔 潘子璇 摄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昨天上午,“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在故宫午门展厅拉开帷幕。从西雁翅楼、午门正楼到东雁翅楼,450余件文物、3大主题、18个历史节点,讲述了自1406年起至今紫禁城所经历的历史故事。
百年一瞬
此次大展使用午门区域的西雁翅楼、正楼及东雁翅楼三个展厅,展线全长256米。一条紫禁城中轴线沿路展开。行走其上,既像是走在故宫中,抬头看展,又像是走在紫禁城600年光阴里。
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紫禁城迈过600年历史长河,经受住一次次致命的磨难和打击,保存完好。
早年的紫禁城是什么样?现存的图像资料凤毛麟角。在西雁翅楼展厅,一套《徐显卿宦迹图》为人们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观众可形象地看到距今400多年前的明代中晚期紫禁城午门及太和殿广场的真实情景。
紫禁城建设工程浩大,其中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展厅中,一件明代故宫建筑地基工序示意模型吸引了不少观众的注意,此模型展示了明代紫禁城大型宫殿磉墩及夯土地基的工序做法。另一件黄绿琉璃塑莲花瓦件,其着色丰润,雕工细腻,雕刻的莲花栩栩如生,可见古人的独到匠心。
东雁翅楼展厅中,《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南迁物品清册》《文物播迁经过路线图》等多件文物则还原了20世纪30年代“故宫文物南迁”的历程。
亮点盘点
在正楼展厅宁寿宫区,一件置于中间展柜的漆纱也是此次大展的主角之一。漆纱是一种特殊的织物,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图案纹饰异常精美。这件漆纱原先镶嵌在宁寿宫花园符望阁一层的栏杆罩上。以今天的科学技术手段,仍未能实现对漆纱工艺的彻底破解,更难以原样复制。
漆纱轻盈玲珑,它的正反面皆有相同图案装饰,又能完全透光,可谓绝妙。“别看它薄薄的,其中由纱芯层、纸样层、贴金层、打底层、晕染层、勾线层共6层组成,只可惜漆纱的制作工艺久已失传。”策展人、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主任狄雅静表示。
漆纱在这次大展上是二百多年来首度与公众见面,但因其脆弱的表面状况,以后恐怕也不易再有机会公开展出。
不同于此次展览首次展出的神武门唐卡、五供、符板等文物,清乾隆金嵌珠石金瓯永固杯是屡次上展的“常客”,它曾五次上展,每次都能以熠熠生辉的外表和美好的寓意博得一大群观众的目光。
清乾隆金嵌珠石金瓯永固杯是清代皇帝在每年新年举行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每年大年初一凌晨子时,皇帝都要在养心殿明窗,把金瓯永固杯放在紫檀长案上,在杯中注入屠苏酒,然后亲自点燃蜡烛,提起毛笔,书写祈求江山社稷平安永固的吉语。所以清乾隆金嵌珠石金瓯永固杯被清代皇帝视为珍贵的祖传器物,寓意江山永固。
驻京记者 潘子璇(本报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