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5日 星期一
智慧快餐 瞬息万变  醉书其间 “闲浸”之美 梁祝哀史的另类版本 难做“翻译官” 有女即是安 小燕子似的孩子
第1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0-09-13

梁祝哀史的另类版本

陈钰鹏

我的母亲是越剧迷,只要她去看“绍兴戏”,总愿意带我去。越剧的发源地尽管在嵊县(今称嵊州),但因离绍兴较近,杭绍沪一带的老百姓早年习惯称越剧为“绍兴戏”。母亲不仅喜欢欣赏,对各种流派唱腔也相当谙熟,直至现在,我只要听上一二句,就知道是什么派。

1953年11月,彩色电影越剧舞台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摄制完成,第二年夏天,我从杭州到上海度暑假,开学前,母亲带我去看了这部电影。不久,我依依不舍地回杭州去了。碰到不念书时,我就独自坐在门槛上,出神地回忆和母亲一起看《梁祝》的情景,被这忠贞爱情感动。有时我会拿出电影说明书看,甚至落泪。这一切,祖父都看在眼里。

有一天晚上,祖父特意让我和他隔着一只方形的高茶几聊天(其实是给我讲故事):祝英台在家死缠着其父祝员外,要他答应自己女扮男装,到杭城去读书。祝员外认为,大家闺秀诗书还是要修的,最终答应了女儿,并嘱英台的贴身丫环银心扮成书童伺候。转眼三年过去,祝员外思女心切,派人捎信让英台回家。祝英台不忍与同窗梁山伯分离,一再拖延。无奈的祝员外只好佯称病重,英台才赶回家来。到家后,祝英台发现父亲没病,不高兴了。而祝员外见女儿回来,话多得不得了,问她在杭城交了几个好友。“梁山伯。”祝英台气呼呼地说。员外大惊失色;在书院读书的都是男的,女儿结交了“两三百”个男朋友,若今后都来提亲,该如何应付,就干脆将祝英台许配给了马文才。父命难违,英台托人要梁山伯来家相商。见到梁山伯,祝员外才知搞错了,梁山伯不是“两三百”人,而是女儿真心相爱的同学。但出于自己的身份,再说马家已下聘礼,左思右想,准备一错到底。

祖父讲的是个流行在绍兴地区的传说,是个另类的《梁祝》版本,祖父的本意是要我区别现实与民间文学。

不过我至今认为,“梁祝”中最精彩的戏是“十八相送”,而整部戏最让人感动的一句台词也在这场戏的结尾,祝英台把自己以“小九妹”的名义许配给梁山伯并依依不舍地与之告别:“梁兄你花轿早来抬。”——好一句争取婚姻自主的心声。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