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
维和就是上战场
第19版:军界瞭望 2020-09-14

维和就是上战场

——中国军人眼里的维和外军

尼日尔维和军人也拥有威慑性重武器

法国女军人出勤总是战斗着装

中国军队与孟加拉国友军一同警戒

联合国后勤核查官伊斯拉姆(左)检查中国工兵分队炊事间

法军帐篷

法军单兵食品

驻马里的尼日尔维和兵营

德国维和军人

◆向勇 王强 高巍

近年来,随着中国军队维和任务的增多,在走出去执行任务中展示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与作为,树立起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更在相互交流中学到实战的本领,这也是和平时期提高战斗力的途径。今天,第七批赴马里维和官兵讲述自己眼中的外军故事,愿能给我们平时训练带来借鉴和启示。

随时准备战斗

讲述人:中队长杨雨飞少校

2019年7月22日15时47分,我维和分队正在加奥机场修建机库防爆墙,突然传来密集枪声,接着“轰”的一声,一朵蘑菇云瞬间升空,原来是偷袭的恐怖分子被机场附近的法军巴克汗兵营岗哨拦住,本要冲进机场才引爆的自爆汽车也被提前摧毁。在我眼里,刚一交火,原本忙着卸货的法军立即依托飞机轮胎和卸载物资隐蔽,按战斗队形展开,虎式武装直升机低空盘旋侦察。激战中,我在掩体里遇到一个法国女军人,她带着长短两支枪、八个弹夹和四枚手雷,还有一部电台。后来,我在“维和国际之夜”晚会上又遇见这个“铁娘子”,她依旧全副武装,“只要出了营区,时刻准备战斗”。

不久,我们在梅纳卡营地帮法军运红土,那里约有200人,来自各个兵种,根据任务组合起来,装甲车、自行火炮、扫雷车、无人机应有尽有,营外还有运输、武装直升机组。他们的武器都由个人保管,随时进入战斗状态。营区设置并非横平竖直,帐篷、车辆装备比较分散,但按功能划分,帐篷里特别简单,野战桌椅、行军床和每人都有的携行包。

越快越有主动权

讲述人:作战参谋严东日上尉

抽烟、聊天、讲笑话……在驻梅纳卡的中国维和工兵眼里,比邻的尼日尔军人的风纪似乎挺松弛,但反应速度却很了得。

那天,我正准备站岗。突然,对讲机中通报两名不明人员在维和超级营地南侧活动,我正要向上级通报,却见尼军装甲车已冲向营门,逮住这两名正在埋雷的恐怖分子。车开动后,尼军尚未集合,而手脚麻利的先上车,爬车时,先把枪扔上去,人再往车上跳,而驾驶员刚启动就一脚油门踩到底,根本不看车里进来几个人,因为他知道装甲车从启动到全速,总会有战友上来,没上来的肯定在后面追着登车或跟着车跑。“这种情况,不需要那么多人,有五六个爬上来的就够了”,尼军驾驶员奥卡斯说,“我们把反应能力看得更重,通常在情况发生半分钟内就会有不少于十人行动起来。要知道,整天保持全神贯注,是违背生理原则的,但把握住反应能力和机动能力就能掌握主动权,身处战场,不能放松但也不能一直紧绷,要讲究协调”。

梅纳卡是马里冲突的漩涡中心,维和部队保持高度戒备是必要的,但躺着、趴着、坐着、抽烟、沏茶、喝咖啡……防卫超营的尼日尔士兵却总是这种“懒散”的状态,不禁让中国军人感到某种异样。2020年2月17日晨,中方四人正在尼军营区旁执行测量标定,突然一枚火箭弹在施工点300米外爆炸,刹那间,尼军边叫边打手势,快速冲入集装箱掩体。很快,命令下达,尼军前出占领超营西侧阻绝墙,防止敌人趁着弥漫的硝烟冲进营地,我看到这些非洲军人对战斗装具携带、着装等方面不甚看重,有的人穿着拖鞋,有的人则穿着短袖防弹衣,但都第一时间到达战位。

5月份,尼军车队在梅纳卡市区巡逻,突遭路边炸弹袭击,接着恐怖分子抵近开火,可面对奇袭,尼军仅轻伤三人,却几乎全歼敌人。怎么快,就怎么做,这就是尼日尔军人的特点,吃饭、看电影、上厕所,每个人都会把枪背在身上,一有动静,“抄家伙干”!

为打仗服务的“模块”

讲述人:军事组长李常远上尉

“战区一不管人,二不管钱,部队能听指挥吗?”初到马里,我对联合国框架下的指挥体系并不了解。但通过沟通,很快明白要义:“战区体制下,每支部队都是即插即用的‘战斗模块’!”

营区建设时,我遇到棘手的问题——护卫!我们承担联合国马里稳定特派团(联马团)东战区工程施工,可工兵作业得有作战部队护卫。要在国内,上级会指派部队,或由工兵自建警卫单位。但现在变样了:战区官兵来自30多个国家,我们必须与别国分队协作。

“你们只需向联马团东战区工程处提申请,工程处就会向作战处提申请,指派相应职能分队保障。然而,具体细节需要你们两支分队私下协商。”我咨询联马团东战区参谋,得到了这样的回答。

“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落实到下面,经过工程侦察,初期需要15人护卫,随着工程进展,要去郊区拉红土,我们又提出护卫兵力加强到20人。一系列变化直接由两个分队交涉,省去很多时间,不需要第三方传达,双方很容易形成共识,明确细节。

结构高效快捷还体现在后勤运输。联马团各战区有指定运输控制部门,以加奥与梅纳卡之间的陆路运输为例,每月例行往返一次,机动时间、人员装备都临机确定。车队包括排爆、护卫、运输等各型车辆数十台,覆盖多支军事分队,还包括合作的商业公司,通常是由运输部门会同作战、给养、油料等部门统计需求,再定运输计划,邮件通知军事分队和商业公司,各单位就能有效协同。

一切从实战出发

讲述人:保障中队指导员孙建勋上尉

2019年6月,中国维和工兵分队全面部署至任务区才一周,便迎来联合国装备核查,为首的是G4(联马团东战区后勤处)部门副处长、埃及军官伊斯拉姆。

“这是我们的炊事操作间和主食加工间,这是我们的给养库……”在我的陪同下,伊斯拉姆检查完所有软件登记和硬件设施,却没有急于给出评价,而是重点询问掩体内是否备足三日份的战备食品、单兵能否野战净水,以及野战条件下如何保障伙食等,并指出操作间内没有设置逃生消防门。几个问题让我有点措手不及,在我的思维里,只有礼堂等大型集会场所才要消防通道,区区30平方米的操作间为何也要消防门?伊斯拉姆说:“维和分队最重要的是一切工作都从实战出发,饮水、就餐及消防都应做好充足准备。操作间是最容易引起火灾的区域,设消防门能最大限度减少伤亡。”

“维和就是上战场。”与伊斯拉姆第一次接触,让我认识到这一点。伊斯拉姆在联合国工作三年多,对马里很熟悉,“战场生存之道,就是始终知道自己身在战场”。这是他临别时留给我的一句话。

信息化作战先锋

讲述人:外事翻译陈强中尉

加奥卡斯特维和营里有个德国侦察情报连,配备有步兵战车、装甲车、雷达、无人机等先进装备,为联马团提供情报支持。

现代战争讲“情报先行”,在一次联马团主导、马里政府军配合的“塞卡行动”中,德军每天用无人机为友军开道支援,道路几公里前方是否有可疑人员活动,是否存在路边炸弹,德军的“海神”“卢娜”无人机都能看清,并及时将照片拍回。遇有紧急状况,德军无人机与步兵战车总是第一梯队出动,为友军部队探明前方情况。

德军情报能力不局限于加奥,还包括昂松戈至梅纳卡的大片地区。在昂松戈至梅纳卡的公路上,为保障后勤运输通畅,德军展开日常巡逻。此外,德军还曾远赴马里北战区、西战区,支援其他友军。每天清晨,就能听到空中嗡嗡的声音,那就是德军无人机起飞了;夜间站岗时,远处闪烁的灯光代表德军的无人机开始夜间巡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