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亿元楼”诞生在这个村庄里
第5版:上海新闻 2020-09-14

“亿元楼”诞生在这个村庄里

——普陀区桃浦镇李子园村走过的致富路

“亿元楼”李子园大厦

李子园村的村民别墅

李子园地铁站

李子园村里的科创园区

扫二维码 看李子园村视频

乡村名片

李子园位于普陀区西北部,为桃浦镇下属的行政村。村域范围东至桃浦河,南至沪宁铁路,西至南何支线,村域面积1.9平方公里。李子园村下辖5个小区。

1953年10月,李子园率先成立李子园农业生产合作社,电影《一副保险带》的故事,就是根据李子园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

如今,李子园村已连续12次成为“上海市文明村”,村民家家住上了别墅。2019年,全村劳动力人均年收入达7.76万元,集体经营性收入8095万元。

本报记者 江跃中 文 张龙 图

乘坐上海轨交11号线,从李子园站出站,就看到了李子园大厦,也就是李子园村的“亿元楼”,2019年,李子园大厦产出的税收达2.71亿元,平均每平方米产出1.5万多元,堪称税收“大户”,在普陀区2019年度23家税收亿元楼名单中排名第七。

“用村名作为地铁站站名,在全国地铁应该算是不常见的;村里拥有‘亿元楼’,在申城估计也是很少见的。”在李子园大厦不远处的李子园村委会,村党委副书记周璟芳告诉记者。

“松圃葱畦取路斜,桃花多处是君家。晚来何者敲门至?雨与诗人与落花。”这是著名书法家高式熊赠送给李子园村的书法作品,表达了老艺术家对李子园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走进李子园村的任何一个小区,都能见到绿树成荫、假山亭榭、道路勾连的美景。

春看花开秋闻桂,晨听鸟鸣暮浴风。被网友戏称为“魔都八大富豪村之一”的李子园村,是如何走向致富之路的?

招商 请老总到家吃饭

解放初期的李子园是出名的穷村,被戏称为“赤脚李子园”。1953年10月,李子园15户贫苦农民在徐士生等带领下,率先成立李子园农业生产合作社。在“无资金、无农具、无种子”的困难条件下,合作社社员无私提供自家农具、种子和微薄的资金作为创业资本,电影《一副保险带》的故事,就是根据李子园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1955年10月24日,毛泽东读到李子园勤俭办社的事迹材料,亲笔写下了95个字的“按语”:“任何社会主义的经济事业,必须注意……增加个人收入和增加积累。”

“我和我母亲两代人,是李子园巨变的见证者、亲历者。”今年57岁的李子园村村委委员李建祥说,“我母亲是李子园村初期创立农业合作社的代表之一。一开始只有15家,1954年就有30家加入。”

1955年,农业合作社蓬勃发展,李子园开始调整种植结构,通过种蔬菜供应市区来创收。1962年,全村总收入17.3万元左右,工分是2.4元,这在当时的全国也是排在前列了。李子园变成了享誉全国的“榜样村”。“1985年,我到北京去,有人问我是从哪里来的,我说是上海的李子园。人家听了立马跷起大拇指:‘李子园,我知道,毛主席夸过的,你们是这个。’那一刻,我真的很自豪。”李建祥一脸的幸福。

上世纪80年代,李子园实现了经济总量2到3年翻一番的《李子园村经济发展目标》,农民人均收入一直处于桃浦镇首位。1990年,李子园完全走向了城镇化,告别农耕产业,从“希望的田野”投向了产业经济。

相对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充足的土地资源,还使得李子园在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次浪潮中占得先机,在1992年改革开放的又一次转型中奠定了基础。招商引资,是李子园立足土地、走向产业化发展的第一步。李子园村率先喊出“服务是第一资源”的口号。

当年负责招商引资工作的李子园村干部(后任李子园村书记)万宝发回忆道:“服务是李子园的第一资源,我们始终把服务企业放在首位,赢得企业信任。有时候,我们把企业老总请到家里来,让他们感受李子园老百姓的热情。比如APW当时的华东地区总裁来,我带他到李子园农民家里做客、吃饭,他们非常感动,最后这个项目落在了李子园村。”

如今,李子园村共入驻了600多家中外企业,大大促进了村里的经济发展。

大厦 服务企业“楼长制”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刷下,李子园人敏锐地感受到甲、乙双方的需求变化,开始腾笼换鸟,筑巢引凤,实施战略转移——逐步淘汰村里落后、保守、粗放型的企业,取而代之以现代化、高科技、服务性的企业。

李建祥记得,当时村里有家烘漆厂,是专为上海电视机厂生产电视机部件烘漆的,2000年后,由于产能低、有污染,村委会决定,把这个工厂腾出来,重新改造,引进了台资企业上海祥好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随着“引凤”战略的不断深入,生根餐饮、盛鑫建设、能电电力等一批龙头企业栖枝李子园,李子园每年的经营性收入逐年提高,老百姓收入逐年增长。2015年,李子园村劳动力人均收入达到6万多元。

2008年,李子园村建造的桃浦镇第一栋商务楼宇——18层的李子园大厦在交通路4711号落成,面积1.8万平方米。起初只有六七家企业入驻,到现在,已有65家企业在大楼里办公。特别是台资奶茶企业雅茗天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生根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其他两家奶茶企业的入驻,让李子园大厦有了一个别称:“奶茶大厦”。

2018年,李子园大厦步入“亿元楼”的行列,当年税收超过3亿元。

不起眼的李子园大厦,为啥对企业有吸引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李子园村服务企业的诚意和能力。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李子园村在李子园大厦实行了“楼长制”,由党政干部组成“楼长”团队对接企业需求,帮助排忧解难,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随着“一点点”奶茶的爆发式增长,上海生根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企业员工数量急剧增加,原先租用的150平方米办公房,已无法满足其业务扩容所带来的需求。大厦服务团队第一时间上门与企业沟通,为其在大厦内寻找新的房源,帮助企业将原有的办公面积扩大至整个楼面1000平方米。

2016年,村里在李子园大厦成立了党建服务站和综合楼宇服务站,每月一次的“相约星期三午间白领沙龙”主题活动,通过诸如咖啡品鉴、微景观DIY、茶道文化、艺术品讲座等,把“会生活、品人生、爱美丽、懂健康”的理念传递给每一个白领,把楼宇党建、政府服务、文化交流融为一体。而“丽人源”项目,又是专为李子园大厦白领女士量身定制的交流活动。2019年7月,村里又在李子园科技研发楼设置了“麦芽糖”党群服务站、人才服务站,党建引领,将党建工作融入园区最重要的孵化服务——“逐梦之旅”品牌项目中,服务园区企业各项工作。

别墅 村里家家有一套

今年已经88岁的村民李妙福老人,曾是李子园村青年突击队队长,在他的家里,还保存着一些老照片:“这是我年轻时住的篱笆小院,这是儿子结婚时自建的简易二层楼,这是现在我们家住的3层独栋别墅,共计270余平方米。”住房的变迁,是李子园村民生活水平改善的生动写照。

“2007年,村里完成全部老宅改造,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农民别墅’。5个小区都有活动室,中心花园都有健身活动设施,村民都有城镇保险,看病国家也管,医疗费能报90%。”李子园村党委书记侯雪华说,“我们壮大集体经济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不遗余力地为百姓造福!”

1988年前后,在桃浦地区,只有3处公房(现在的商品房),就是桃浦一村、桃浦二村和桃浦三村。“那时我们李子园还是农民宅院,阴冷潮湿,尤其没有下水道,生活不方便。当我们看到这3处公房里的抽水马桶时,羡慕极了。”村委委员李建祥的愿望是李子园要为村民造更好的房子。

1991年,这个愿望就实现了。李子园率先建成了上下两层的花园楼房,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住户71家。“在当时,农民住别墅,是不可想象的。”

李子园人还不满足,他们又实施了老宅改造工程,集体出资1.23多亿元,个人募资5769万元。2007年,经过16年的不懈努力,李子园村老宅改造工程,在经历了3个阶段的分批实施后全部完成,现已建成5个别墅群和2个多层房屋内群,每个小区都有相配套的宽敞便捷、设施完整的活动场所、锻炼中心。全村共建有527套别墅,家家都有别墅住。

在李子园村,几乎没有失业、待业的村民——只要愿意工作,在政策范围允许的情况下,村里都会安排上岗。村里还向村民发放“农龄补贴”,退休的除了拿退休金,还能拿到村里给的生活补助。村民想自主创业,村里也给予大力支持。周华从外资企业出来后,打算在村里开一家汽车租赁公司,村招商部主任万忠华带着他去办理企业执照,其他找场地、办各种手续等,都不用周华出面,万忠华“全包”了。企业经过8年的打拼,已经稳稳地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每年的盈利也比较可观。

李子园人的幸福感,还建立在充实的精神层面上。“同心家园”系列活动,是村委会为村民精心打造的不定期文化项目——有各种精心策划的免费义务知识讲座;各种有益、科学的养生保健活动;各种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为鼓励下一代努力学习,村里对考上985和211大学的,都予以5位数的现金奖励;对考上专业、在职研究生的,中考考上市、区重点学校的,也分别进行现金奖励。

李子园村、李子园站、李子园大厦……不久的将来,现在的真南路822弄将更名为李子园路。李子园的路,是奋进的路,是小康的路,是幸福的路,是充满希望的路。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