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高峰
今天上午,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海地区开幕式在崇明区举行。网络安全遇见“生态岛”,或许只是个巧合,却给人们带来许多思考和启发——网络安全,其实也需要生态治理,因为“网络化生存”,同样需要“绿水青山”。
最近,上海公布了一个数字很惊人:今年上半年,上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以及各重点网站,共收到市民举报的各类违法和不良信息280万条!
经统计分析发现,167条涉沪网络谣言中,有130条直接和疫情相关。其中,1月20日至3月30日产生的涉疫情类谣言占总数的86%;3月24日后,随着上海市防控响应级别的降级,相关网络谣言也进入平缓期;但之后由于发生了北京新发地疫情,网上出现关联上海的病例信息,涉沪疫情谣言又有增加趋势。
同样因为疫情,今年宅在家的人增多,于是一种新型诈骗——“裸聊诈骗”也随之高发。犯罪嫌疑人通过各种渠道推广引人入彀,下载安装所谓“直播软件”,然后用美女裸聊为诱饵,引诱被害人也脱衣聊天。其实,“直播软件”是个木马程序,可以盗取手机通讯录,而脱衣“裸聊”的直播,都是事先录好的色情视频。很快,“美女”秒变“抠脚大汉”,威胁被害人破财消灾,不然就把录下的丑态群发通讯录上的联系人……
这些数字和案例,都说明了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网络安全为何重要?因为网络映照现实。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
无论承认还是不承认,我们都已生活在两个“宇宙”中。一个是原子构成的物质世界,另一个则是数字化数据结构的虚拟世界。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中国网民已超过9亿人,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3%。去年,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间达27.9小时,日均近4小时。人们在线上世界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不断增加,互联网深深嵌入日常生活,虚拟与现实的界限日益模糊。
现实世界里,我们已尝到生态系统遭破坏的恶果。虚拟世界里,其实也有一整套生态系统:当我们以另一种形态工作、学习、生活、相互交往,各种社会机构也以数字化的表现,经营、成长、竞争、相互合作……所有这一切共同作用、生生不息,构成了网络生态。然而,从有害信息到网络暴力,从网络谣言到各种黑灰色产业链,诸多乱象也不断孵化于虚拟世界,进而侵蚀威胁人们的现实生活。
人们对生态保护的认识有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网络生态的“天清气朗”,也是慢慢开始受到重视,并逐渐达成共识:很多网络信息和行为(例如灰产等),打的是“擦边球”,也许并没有突破法律的底线,但却不断破坏整个网络生态的健康循环,同样必须“零容忍”。
今年3月1日,《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正式实施。这项规定的出台,填补了网络生态治理的法律空白,细化明确了互联网各主体必须恪守的底线,尤其是里面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对互联网黑灰色产业链的打击成为一大亮点。
当然,光有法律法规还不够。网络生态治理的关键,在于每一个参与网络的网民。因为网络的信息流是海量的,就像大千世界般浩渺,仅靠政府部门管理、靠专家提醒、靠企业补台,都会挂一漏万,总有鞭长莫及之处。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这句话不仅道出了发展网络技术的根本目的,也指明了维护网络安全的根本方法。
如果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每一位网民都能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对破坏网络生态的行为和不良信息及时举报,有力处置不法者,网络生态圈就会实现自我恢复、自我洁净,就像现实世界一样,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