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橙色背心的志愿者在搬运超市捐赠的食品 图GJ
作为米其林餐厅的发源地,法国在全球美食界享有盛誉。但这个令人向往的“吃货天堂”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浪费大国”:法国生态转型局报告显示法国每年浪费食物约1000万吨,价值高达160亿欧元。以至于美国《商业内幕网》在一篇文章中嘲讽:“法国绝对是世界美食的‘领头羊’,无论在餐桌上,还是在垃圾桶里。”
数据扎心、吐槽闹心,于是法国在2016年颁布了全球首个《反食物浪费法》,并在之后又陆续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
这么多年过去了,法国人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呢?
立法反浪费的第一国
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就浪费食物进行立法的国家。
2016年2月,法国国民议会和参议院正式通过了赏罚分明的《反食物浪费法案》。
法律强制规定食物供给方将剩下的食物产品通过合作协议捐给慈善机构或食物银行。超市和慈善机构签订协议后,能获得捐赠食物价值60%的税收减免。而任何自行销毁剩余食品的做法都将被立即处以3750欧的罚款。此外,法案还要求学校开设“抗击食物浪费”课程,大小企业必须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并鼓励餐馆提供打包盒。
新法案的推行给法国社会带来了新变化。
“自从加入食物回收协会‘生物循环’,我已经没有周末了!”法国人玛农·沃克斯感触颇深。沃克斯每周末都会和其他志愿者们去巴黎及周边地区的超市、商店回收未能售出但仍可食用的食材,经分类后再用三轮车运送到11个合作伙伴协会,由协会将食物重新分配给有需要的团体或个人。“在得知我们回收的食物成了别人的‘救命粮’,那些往返于超市、商店和慈善机构之间的艰辛便都是值得的!”
很快,努力有了回报。2017年,《经济学人》和巴里拉食品与营养中心基金会对全球25个国家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法国在全球粮食可持续性指数榜上位列第一。
而后,法国依然在用法律与浪费“作斗争”。2018年通过的《农业和食品法》修正案,对“餐厅必须提供打包盒”做了硬性规定:从2021年7月1日起,全法所有餐厅必须向顾客提供可回收或可重复利用的打包盒,让顾客将吃不完的食物打包带回家。尽管2021年尚未到来,法国许多城市的餐厅已开始陆续提供打包盒。
“悬在半空中”的法案?
但一系列法案成效如何?社会各界呈现出不同看法。
有人予以肯定。巴黎一家食品回收组织的联合创始人表示:“不可否认的是,它正在促成一些进步发生。”比如全法食物捐赠数量增加了不少;而由于超市在产品到期前48小时将其进行分装、捐赠,回收的食品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促进了商家与慈善机构的合作;最重要的,当然是提高了法国人的“反浪费”意识,为将来的进一步改变奠定了基础。
“美国、英国和丹麦都没有类似的政府立法,法国走在了世界的前面。”美国《商业内幕网》点评道。
但“唱反调”的也大有人在。
“除了引发媒体关注,法案没有改变任何东西。”法国消费者团体“选择者”认为,这不过是一个“悬在半空中”的法案,监管效力并未“落地”。
国家食物浪费政策协调员马林·欧日视其为“仅在措辞上具有强制性”的法案。因为法案推行以来至今尚未开出一张罚单,制裁效力有待考量;超市和慈善机构的协议中仍有漏洞可钻。除此之外,法案也无法解决诸如生产过剩、人们的传统观念等一些根源性问题,15%的法国人依旧认为“打包”食物是很“小气”的行为,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则认为打包食物“并没有用”。
走在立法反浪费路上
其实,法国人也意识到了法案的不完善和局限性。
法国总统马克龙多次表示,政府将把生态转型作为核心任务,并将消灭浪费和健康饮食作为努力方向。为此,法国政府再次升级相关法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2019年,法国又推出针对平衡农食领域商业关系的法律,将食物捐赠范围拓宽到公共餐饮部门及农业食品领域;2020年,法国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的反对浪费法,明确提出关于“反浪费”的两个阶段目标。
由此看来,这些年法国人一直走在立法反浪费的路上。但法国的经历也告诉我们——法律不是万能的,它只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个选项而已。反浪费,需要社会上下齐心协力。
王若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