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主题为“大变局时代网络传播的责任与行动”的论坛上,嘉宾们畅所欲言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昨天下午,2020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展开分论坛,在以“后疫情时代网络传播的‘变’与‘新’”为主题的内容论坛上,多位网络媒体“大咖”不约而同地描摹了一幅充满“新闻+服务”、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网络媒体画卷。
2020年,并不是新生事物的慢直播出其不意地收获了大流量。今年以来,各种公益直播带货活动也屡成爆款。仅人民日报新媒体开展的“为鄂下单”系列公益直播带货活动,累计为湖北带货超过2.5亿元。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丁伟表示,慢直播、直播带货、沉浸式直播等新的直播形态吸引了众多网民,让移动直播呈现出再一次快速发展的态势。全世界、全天候、随时随地、无处不在,让用户成为重大事件的参与者、重要时刻的见证人——这便是移动直播的魅力。
“主流媒体从生产端出发的传统内容创新模式乏力,从消费端出发的用户需求创新模式和开放集成的创新模式成为新空间。”央视网党委书记、董事长钱蔚指出,媒体应链接更多的新场景,整合更多的用户。
丁伟也表示,从线上订餐到线上问诊,从“云课堂”到“云会议”,线上“消费”呈现井喷式增长。后疫情时代,人们的线上消费习惯和偏好将会留存下来,信息获取、传播的方式也将进一步发生变革。
“5G时代之前,通信与图文=互联网;5G时代之后,视频=互联网。”哔哩哔哩董事长兼CEO陈睿预言,不久的将来,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人从事视频生产都将成为稀松平常的事。
据新华社总编室副主任、全媒编辑中心主任汪金福介绍,荣获中国新闻奖的“国家相册”便是一个让照片视频化的成功项目,中国档案馆的众多珍贵照片,在视频中获得了新生,赢得了流量与好评。
这几年,各类碎片化信息爆发式增长,占据越来越多的用户时长。“但通过这次疫情,我们看到公众对于系统性知识的需求强势回归,许多人对碎片化随机推送的内容出现审美疲劳,刷机之余会静下心来想,究竟从刚才这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的浏览中,收获了哪些有意义的内容。”腾讯公司首席运营官任宇昕表示,如何实现有意思和有意义的双赢,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需给予更多重视和关注。
据透露,腾讯尝试建立一套被称作“美好指数”的生态体系,覆盖“创造美好、传播美好、守护美好、感受美好”这4个网络传播的关键节点。
本报记者 董纯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