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上海在线经济再添新成员 中国首个会员店落户浦东 “三十而立”的浦东打好“四张牌” 用心让受助者“有尊严地生活” 上班族有口福!新早餐车开来了
第6版:上海新闻 2020-09-28

用心让受助者“有尊严地生活”

记杨浦区救助管理站管理员胡求军

胡求军(中)与同事讨论工作

救助管理站很特殊,其工作对象有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者,也有身处困境的儿童、因家庭暴力需要庇护的成人,以及突然受灾无家可归者。在杨浦区救助管理站工作12年的胡求军感言,这都是经历曲折的“有故事的人”,面对不同对象,自己得扮演不同角色:有时是子女,有时是父母,有时是朋友。

跨界入行

2008年,从苏州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系毕业的胡求军来到杨浦区救助管理站,这是有光荣传统的集体,是上海中心城区首家“国家三级救助管理机构”,老站长李福强更因坚守岗位到生命终点而感动无数人。在这里,年轻的胡求军很快就进入了角色,用真心真情服务受助人员。

2018年7月底,一名身体衰弱的流浪青年被救助人员送到医院,检查后发现他患有肺结核,重度营养不良。住院治疗几天后,小伙因病情严重抢救无效死亡。小胡辗转找到家人,可对方认为接到诈骗电话,在电话里骂起来。救助站发函给当地民政部门请求协助后,家属才相信,但不肯来沪认领遗体。之后一年多,小胡多次联系无果,去年11月,他作为个案小组组长,和两名同事为年轻逝者“回家”踏上了千里寻亲路。

到了青年的家里,只有其母在家,三个哥哥都在外打工,母亲看了小胡带去的材料,老泪纵横,却不敢拿主意。小胡转而电话联系其兄长,也是一波三折,好不容易说服逝者两个哥哥当晚赶过来协商。可最终,他们仍不愿去上海处理弟弟后事,但同意出具委托救助站处理的委托书,总算给这件事画了句号。小胡感到,救助对象有许多酸甜苦辣,实施救助中也会五味杂陈,无论结局是否完美,总要尽到百分之百努力,才能无愧于心。

用心服务

胡求军告诉记者,在救助站工作,其实更多时候是收获感动、欣慰于这些“正能量”。

今年疫情期间,因为天天在一线和流浪乞讨露宿人员打交道,再加上站里还承担向全区12个街道和驻机场工作组发放抗疫物资的重任,所以他从大年初五开始就不得不放弃和家人团聚,连续在站里呆了近两个月。令他欣慰的是,有一个春节前受助进站的精神异常流浪者,经大家救治和耐心引导,终于吐出几条简单的线索,胡求军和同事顺藤摸瓜,终于帮这名失忆流浪汉找到远在湖北的家人。如今,这名曾经衣衫褴褛的流浪汉面貌一新,病情也基本稳定,生活步入正轨,望着他现在的模样,胡求军觉得,曾经在深夜的街头劝说对象接受却遭辱骂的委屈都值得了。

今年,救助站还传来好消息:长期在站里困境儿童保护中心生活的18岁姑娘小樑如愿考上大学。天天和小樑打交道、关心这个“妹妹”成长的胡求军很开心,也更感肩上责任的重大。“救助服务不是单调、片面的,不仅仅是给街头流浪者送去一点物资、给无家可归者提供一片屋檐,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关注、关爱他们,用将心比心的服务传递正能量,让经历坎坷的他们重燃对生活的希望,获得更有尊严的生活!”

本报记者 孙云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