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罗水元)记者昨天从上海市水务局获悉,今年底,上海河道将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未来上海将进一步打造幸福河湖品牌。
2018年9月,上海河道曾有1.88万个劣Ⅴ水体,占全市河湖总数38.7%,黑臭水体3150条段,占6.5%。
去年,上海全面拉开“碧水保卫战”序幕。市水务局副局长刘晓涛介绍,各项任务进展均已超计划的90%。至今年9月底,累计完成1351公里河道整治、4752公里河道轮疏、261公里管网新建、31万户农村生活污水、3273个住宅小区雨污混接改造和1.7万个其他雨污混接改造,打通2352条段断头河。“预计到年底,各项任务可全面完成,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的目标能够实现。”
与之相对应的是,全市劣Ⅴ类水体比例由2018年初的38.7%降至3%以内。全市259个国考市考断面劣Ⅴ类水体比例由2018年的12.7%降至0.4%,优于Ⅲ类水比例由2018年的22.4%升至73%。其中,小涞港、滴水湖还获评“长江经济带最美河道(湖泊)”。
喜人的是,上海河道水质提升的同时,已更趋稳定。如今年6-7月梅雨期间,全市镇管以上河道断面为劣Ⅴ类水体的仅占1.6%和5.9%,比去年同期的5.8%和16.3%大幅减少。
刘晓涛表示,将倒排节点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根据计划,针对上海河湖河网密集、中小河道多的特点,将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强化治水管水能力。如河长制标准化街镇,将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再创建93个河长制标准化街镇,覆盖全市80%以上街镇;村居河长工作站建设上,将力争在年底前建成884个工作站,打通河长制“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