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7日 星期日
广告 世界心脏日 与“三高”人群谈谈“心”
第8版:上海新闻/广告 2020-09-30

世界心脏日 与“三高”人群谈谈“心”

专家:生活方式干预在任何时候对高血压患者都是合理、有效的治疗

在新民健康大讲堂现场,专家与市民互动 记者 周馨 摄

扫二维码回看直播

如果说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的头号杀手,那么高血压则是心血管死亡首位危险因素,每年心血管死亡人数中至少一半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患者绝大多数处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与极高危风险中,但公众对高血压的控制率却相对较低。昨天是2020年世界心脏日,“新民健康大讲堂进社区系列活动”走进上海市黄浦区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黄冬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脏科副主任医师丁风华作了名为“与三高人群谈谈‘心’”的科普讲座。

“三高”患心血管病风险大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哪些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呢?黄冬指出,年龄大于45岁的男性或超过55岁的绝经后女性,如果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和吸烟这几项中的三项以上危险因素,就是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高危人群。合并风险因素越多,对健康危害越大。

“三高”一般是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人群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较大,即便只有“两高”,风险也比普通人高。我们国家每5位成年人就有1人患心血管病,平均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黄冬强调,“但是,这又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只要患者重视,积极配合医生,完全可以延缓疾病发生,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首先,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的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是高、中,还是低,如果是高风险人群要尽早干预,预防疾病发生,也就是常说的“治未病”,千万不要把一级预防拖成二级预防,等得了心脏病再去预防复发。其次,如果已经得了心脏病,那一定要积极治疗,定期和医生沟通,不能擅自停药,以预防更加危险的复发。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脏科副主任医师丁风华则从“三高”人群中最常见的高血压入手,谈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他说,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近年来有明显提高,但总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生活方式干预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高血压患者都是合理、有效的治疗,其目的是降低血压、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具体来说,包括减少钠盐摄入,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增加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措施。

抗血小板治疗很有必要

临床中,许多患者会问究竟是否要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对此,丁风华强调了心脑血管综合管理——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抗血小板治疗为重要防线。抑制血小板聚集,就需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目前有预防心血管疾病首次发生适应症的抗血小板药物仅有阿司匹林。

“心血管高危人群应坚持长期抗血小板治疗,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获益远远大于风险。无禁忌症的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建议终身服用,擅自停用阿司匹林可增加缺血性卒中的风险。”丁风华说,肠溶阿司匹林最好餐前至少30分钟,用温开水送服。75-150 mg/天是获益最大、出血量最少的剂量。

有些老年人会说,症状没有了,是不是可以停止服药了呢?丁风华纠正了这个错误的观点,他表示,随意停用阿司匹林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风险。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时间越长,生存获益越大,阿司匹林不合理停药可导致血小板活性回升,甚至突发急性心血管事件,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当然,药物都具有“双面效应”,完全没有不良反应的药物是不存在的,阿司匹林也不例外。阿司匹林最常见的是胃肠道不良反应,但总体来说,规范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是安全有效的,其获益大于风险。

在现场互动环节,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庆勇也加入进来,一起回答现场市民的提问。他说:“血压、血脂、血糖是相对简便可获得的指标,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很好理解。三个都高一定是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必须加以控制,如果没有禁忌症,应该启用抗血小板治疗。如果其中有两个高,要考虑年龄、吸烟和体重等其他因素,也要考虑其是高风险或者中风险,需要密切关注。我们经常说关心家人,关爱朋友,不如从了解他们这三个指标开始。”

“新民健康大讲堂进社区系列活动”由上海市卫健委、市体育局、新民晚报社主办,市健康促进中心、黄浦区卫健委等协办,拜耳中国、华氏大药房支持。该系列活动将在3个月的时间内深入社区,新民网直播,学习强国平台可回看,为市民送上健康知识大餐。首席记者 左 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