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话剧《上甘岭》亮点“爆破戏” 看《田汉》唱国歌 《姜子牙》凭什么火
第8版:文体新闻 2020-10-02
上映首日票房突破三亿六

《姜子牙》凭什么火

《姜子牙》海报

有一部“续作”,制作团队庞大,昨天上映,票房势如破竹,并以3.64亿元胜出第二名近一亿,收官国庆档第一日。

大多数人以为这部电影是《我和我的祖国》的姊妹篇《我和我的家乡》,其实不然,从上午到下午再到晚上,昨天在票房榜上始终领跑的是《姜子牙》。作为《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简称《哪吒》)后光线彩条屋影业“中国神话系列”第二部作品,它不仅轻松刷新了由《哪吒》保持的1.44亿中国影史动画电影首日票房纪录,更超过了《哪吒》于2019年8月4日创下的3.42亿中国动画电影单日票房纪录。

如此受追捧,《姜子牙》到底凭什么?

《哪吒》有余威 国漫正崛起

其实,《姜子牙》去年夏天在《哪吒》的片尾彩蛋预告里亮相之后,就一直备受关注,甚至可以说,在《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口碑国产动画电影不断演进的这些年里,越来越多的观众对国产动画涨了信心,有了期待。

9月30日,影片特别发布制作全阵容海报。名单上有上千名中国动画人的名字,以及他们的入行时间。其中,22人拥有20年以上国产动画制作经验,最长入行长达28年,而入行5年以下的人员占近70%。可见,随着国产动画这几年逐步向好,新鲜血液逐渐注入。不少网友被这份长长的名单感动,“国漫有你们真好”。这份名单中,不少人参与过《哪吒之魔童降世》《大圣归来》等优秀国产动画创作。导演李炜表示,这是多代动画人的碰撞,大家共同努力、相互汲取,“希望在自己没有老去的时候尽量集合所有的力量,让中国动画更健康地发展”。

中国元素多 特效没话说

作为彩条屋中国神话系列第二部,电影《姜子牙》与《哪吒》一样,也大胆给出了对于传统文化中经典人物的当代解读。故事发生在封神大战之后,“众神之长”姜子牙更像是一个面临“中年危机”的大叔,陷入迷茫与思考。虽然对此也有不少观众表示不适,但影片中大量经过考究设计的中国元素呈现保住了很大一部分观众的好感。例如,借鉴苏州园林的北海酒馆、对应现代北京的北海场景等,甚至文字、符号、美术、台词都有具体的文学出处。神话元素不限于《封神演义》,也从《山海经》中汲取灵感。出土文物、道教手势大全、道教符咒大全、甲骨文、篆书等大量资料都成了这部影片参照物。

要让观众看到、看清这些细节,是因为过去4年《姜子牙》团队近乎以“帧”为单位的精益求精严苛制作。

据报道,为了将更多细节在大银幕更极致呈现,制作团队在70厘米的超大画布上作画,工作量翻了4倍;单场景图层高达600多个,“崩坏”过配置最高的电脑;三维动画部分第一个镜头,前后耗时3个月反复修改,不仅巨斧上的积雪全部通过手绘制作完成,连巨斧上的纹样、风化痕迹、地面积雪等都细致设计。

观众有门槛口碑两极化

虽然首战大捷,今天的预售也遥遥领先于第二名,但《姜子牙》要再创《哪吒》的票房神话(50.36亿元)并不容易。一则,片方主动建议“8岁以上观众观看”,足见观影有门槛。低龄观众不仅希望看到更萌趣的动画形象,相比热血的

“我命由我不由天”,要幼儿园孩子理解“不救一人,如何救苍生”这样的价值观也有点吃力;二来,即便是平均年龄远远超过8岁的豆瓣网友也不够喜欢这个悲壮的以一己之力与公权力对垒的故事,且不说远低于前作《哪吒》8.5分,7.5分开分后还迅速下滑到了7.1分,口碑已呈两极分化。

出于对国漫神话宇宙的呵护和期待,大家委婉地说“怎么也没有想到彩蛋会比正片好看”。彩蛋的确好看又好笑,因为它是“哪吒”一家友情助阵的。

首席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