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9日 星期六
广告 上海破获首起“网红直播带货”售假案 长衫红帮裁缝  带侬“穿”回老辰光
第10版:社会新闻 2020-10-15
旗袍、长衫、礼帽,熨斗、皮尺、烫凳……凯旋路上改衣坊,网红复古博物馆

长衫红帮裁缝 带侬“穿”回老辰光

上海有家裁缝店,竟是拍旗袍、长衫复古照的网红博物馆?没错!这里的馆长吕方,是地道的红帮裁缝,更是疯狂的“长衫达人”。他想通过穿衣这件美好的事来秀出上海人的腔调,更展现传统文化的美好。

曾经焦虑

位于凯旋路的这家改衣坊里别有洞天。推门而入,墙上挂满了琳琅满目的旗袍、长衫、礼帽;质朴的木柜上排列着各种清末或民国的熨斗、皮尺、烫凳等;周边摆放着华生牌电扇、红灯牌收音机、金星牌黑白电视机、三五牌台钟、上海牌手表、永久牌自行车等藏品。参观者进门便能“穿”回老辰光。

吕方今年52岁,老本行是红帮裁缝。红帮裁缝可追溯到清末民初,有不少宁波裁缝曾为外国人(那时被称为“红毛”)裁制服装,便有了红帮的称呼。1992年,宁波小伙吕方只身闯荡大上海,他吃苦耐劳,又有着好手艺,裁缝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也在上海扎了根。十年前,他突然发现,送到店里改的国外品牌衣服竟超过90%。“我们自己的服装,像中山装、长衫、旗袍,都没人关心了!我们的根啊!”吕方很着急。

如今笃定

展示民族服装,吕方开始从自身做起。首先,他将长衫作为自己日常服装,甚至穿着去国外旅行,所到之处总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一习惯保持至今。

6年前,吕方有了开个民族服饰馆的念头。他自己出资把原来30平方米的工作室拓展成90平方米,接着去旧货市场一件件淘老货。他还制作了百余件长衫、旗袍,准备了皮鞋、箱包等道具,供所有的顾客和参观者免费试穿拍照。每当客人换上衣服后,他都会一一调整细节,介绍穿着礼仪。他还会问客人一个问题:“你现在什么感受?”有90后的留学生说:“我感到我是一名中国人。”也有00后表示十分自豪。还有外国游客惊喜地抚摸着身上的旗袍,直说beautiful(好看)。每当这时,吕方不免百感交集。

吕方传播海派文化的诚意也逐渐被更多人看到。有老人通过网络找到他,主动将家里珍藏的刺绣旗袍、羊毛长衫和一台1895年胜记厂造的缝纫机赠送给他。这些也成为了镇馆之宝。

勇于“破圈”的吕方想得很明白,裁缝不只是糊口的生计,他对国人的穿衣文化更有一种使命感。《典论》中写道:“一世长者知居处,三世长者知服食。”意思是说,有三代富贵的人家才会懂得怎么穿衣、吃饭,所以穿衣绝非小事,代表着一个人、一个家、一座城乃至于一个国的文化精神面貌。他希望如果有机会,有相关部门愿意提供空间,来打造一个可以更方便互动的博物馆。“那个时候,我愿意无偿捐赠这些老物件,让它们有个新家。”

本报记者 肖茜颖 李颖 海报摄影 李铭珅

海报设计 叶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