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8日 星期日
书法 “数字鸿沟”如何越? 凛然威仪小黄蛉 三次捐赠的故事 家无老人心有依
第23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2020-10-23

三次捐赠的故事

□顾仲源

不经意间,随着岁月的沉淀,有些过去极其平凡的物件现竟成了某些历史的重要见证,成了难以觅得的“宝贝孤品”。退休在家,闲时清理自己不经意保存的一些物品,不清则已,清理下来,自己也没想到竟有不少“老货”,有的已经放了半个多世纪。

其中有我小学时参加红十字会获得的“红十字会员证”;有1965年进入中学后的入学报到和缴费单据、成绩报告单;有1966年11月“大串连”期间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收到的油印传单、小报资料;有1969年的“插队落户通知书”和务农期间的“劳动手册”以及“手扶拖拉机驾驶证”;还有“月票”“购粮证”“煤球卡”等。

看着这些在不经意中保存下来的大多四五十年前的旧物,我惊叹并庆幸自己多次搬家竟没有把它们丢掉,看来这也是一种缘分。又想想自己“奔七”的年龄,今后再长期留着这些派什么用处呢,难道最终付之一炬?

一位“老法师”获悉我有这些“老资料、老物件”,对我说:“这些资料保存了这么多年不容易,有的还极其珍贵,千万不要毁弃,也不要随意送给个人!肯定有社会组织或相关部门对这种‘老物件’需要征集或长期保存,求之不得呢!”

我明白了,应该去寻找这些“老货”的最佳归宿呀!如果社会或有关部门需要,理应首选考虑,这样做颇有意义。

经原闵行区档案局一位领导的牵线搭桥,我把1965年得到的“红十字会员证”经闵行区红十字会捐赠给了上海市红十字会。这张会员证被收藏于坐落在青浦区赵重公路上的“上海红十字历史文化陈列馆”。闵行区红十字会王副会长为我颁发了《荣誉证书》。

我又联系了母校上海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现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办顾老师回复我:“对于您保存了半个多世纪的原始单据和油印传单等物品,客观再现了学校的那段历史,很好!”我把与母校有直接关系的单据和双份资料中的一份捐赠给了学校。学校颁给我《荣誉证书》,并告诉我,我捐赠的这批资料,已由学校校史馆收藏。

最令我高兴的是,我联系了上海市档案馆后,档案馆档案接收征集部的孙女士和章先生专门约了时间来我家细看这批“老货”。

这批资料包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下乡插队落户的通知书、劳动手册、手扶拖拉机驾驶证,以及居民购粮证、公交月票、工作手册等。其中,不仅包括纸质档案,也包括实物档案。孙女士认为,它们既从个人的角度反映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也真实生动地记录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一特殊历史阶段的点滴,具有一定的社会和历史价值。对于这九十余件陪伴了我这么多年的老材料老资料,尽管心中有难舍之情,但我毅然作出了全部捐赠给上海市档案馆的决定。市档案局副局长、市档案馆副馆长方城同志亲自为我颁发了《收藏证》。

这三次捐赠,了却了我的一份心愿。看着这三本证书,我感到这是这些老物件最好的归宿。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