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怒放(中国画) 寻找快乐 美哉,九龙口 海滨之歌 无知无畏走“七尖” 由他去
第18版:夜光杯 2020-10-29

海滨之歌

刘 蔚

央视电影频道重放《东京审判》,让我重温了一遍这部摄制于2006年的故事片。正像经典的文学名著可以反复阅读,经典电影、经典音乐也值得回味。

众所周知,《东京审判》以二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28名日本甲级战犯的国际大审判为背景,展现了参与这场举世瞩目的国际审判的中国法官、检察官梅汝璈、倪征燠、向哲浚等人,折冲樽俎,捍卫国权,排除困难,将东条英机、松井石根、坂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等七名甲级战犯、侵华元凶处以极刑,告慰3000万死难的同胞,使正义得以伸张的历史时刻。影片中的一些段落,如梅汝璈在十一国法官座次排序时,据理力争,坚决捍卫中国的尊严;倪征燠法庭舌战坂垣征四郎;梅汝璈慷慨陈词,以杯子和水比喻人类与文明的关系,阐明杯子破碎则水之不存,力主以死刑惩治战犯,保护人类,维护文明,最终获胜。这些段落影片都浓墨重彩地呈现,刘松仁、英达等演员的表演丝丝入扣,令人印象深刻。

重看《东京审判》,也让我注意到了以前忽略的一个情节。梅汝璈公务之余,和中国记者肖南一起来到小酒馆喝酒。肖南战前曾在日本留学,熟悉东瀛的文化和风俗人情,他与酒馆的老板娘交谈甚欢,便唱起了一首歌,老板娘闻声应和。那悠扬美丽、略带感伤的旋律是那么迷人、又似曾相熟,终于我想起来了,那不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常在电台和电视中出现的日本乐曲《海滨之歌》吗?

《海滨之歌》是日本音乐家成田为三的传世佳作。成田为三出生于1893年,1914年入东京上野音乐学校(现东京艺术大学)就读,1922年赴德国进修,师从作曲家罗伯特·卡恩,学习和声和对位。1926年学成归国后,写有《乐器编程法》一书。1945年,因脑溢血与世长辞,年仅52岁。成田为三从上野音乐学校毕业的第二年,根据林古溪的一首诗创作了歌曲《海滨之歌》,由于旋律优美动听,感情真挚细腻,因而大获成功,广受欢迎。

《海滨之歌》用分节歌的形式写成,共有三节。音乐表现的是:当朝霞初升、黄昏来临和夜深人静时,主人公徘徊在海边,想起昔日的恋人,不由思潮翻卷,感慨万端。每一节的A段,用6/8拍写成,旋律舒缓优美,充满温情。B段的音乐情绪则变得有些激动,浪打海岸,贝壳闪闪,波涛翻滚,月夜寒星,浪湿衣裳,思念伊人,歌曲既表现大海般沧桑的人生,也尽情抒发了对美好爱情的怀恋。

成田为三算不上是一个很出名的作曲家,但一首《海滨之歌》足以使他闻名于世。这首歌曲被编入了日本中小学的音乐教材,成为日本各类合唱团的保留曲目;并被改编成了管弦乐曲以及小提琴曲、钢琴曲、大提琴曲、吉他曲、小号曲等不同的器乐版本,长笛大师高尔威改编的长笛曲,更是脍炙人口。歌唱家朱逢博、王洁实、谢莉斯都演唱过这首歌曲,邓丽君也曾翻唱,歌名改为《海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海滨之歌》还作为央视一档气象节目《气象信

息》的背景音乐而广为人知。

电影中,小酒馆老板娘唱得意犹未尽,便随歌起舞,梅汝璈和肖南微笑着击节助兴。在《海滨之歌》优美的旋律中,美丽的老板娘舞姿翩翩,热情洒脱。突然一声枪响,老板娘应声倒地,香消玉殒。原来,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仇视她与中国人的来往,夺走了她的生命。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硝烟散尽,和平降临。和平是多么地珍贵,但又多么地脆弱。惟有惩恶扬善,驱散阴霾,生命之花才能尽情绽放,和平的阳光才能永驻人间。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