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疫情重创经济  全球期盼熬过寒冬
第20版:新民环球 2020-11-05
“一枝独秀”提振信心 中国有望引领复苏

疫情重创经济 全球期盼熬过寒冬

比利时布鲁塞尔实施新一轮防控措施 新华社 发

全日空航空公司空荡荡的值机柜台

文/艾舟 弦子

北半球的冬天很冷。在寒风中露天就餐的感觉,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但对欧洲许多生存艰难的餐厅来说,这几乎是唯一不用关门停业的可行方案。

这些欧洲餐厅的处境是一个缩影,10月下旬以来,世界多地新冠疫情迅速恶化,第二波疫情导致多国“封国”,也再次重创了世界经济。

经济复苏成为各国共同期盼。面临着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的艰巨任务,这些国家将何去何从?疫情之下,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又将如何应对严峻挑战?

中国“一枝独秀”给世界经济提振带来了信心,眼下,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给世界带来了更多互利共赢的机会。

疫情反复 民生艰难

阿里亚斯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经营一家酒吧。对他来说,夏日的欢乐时光如昙花般转瞬即逝,即将到来的冬天才是冷酷且漫长的现实。因为根据新的规定,比利时所有的餐厅和酒吧都必须关闭一个月。

“您现在必须关店,对吗?”一位酒吧的老顾客问。阿里亚斯答道,“这是政府的命令。四个星期,但谁知道以后呢。”10月以来,比利时的新冠确诊病例呈指数级增长,死亡率也位于领跑行列,这个欧盟的心脏所在地已成为欧洲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疫情使人们的流动受到限制,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以及航运受到的打击最大。上海国际经济与金融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徐明棋认为,很多航空公司陷入了破产的边缘,有些已经在大幅度裁员。餐饮业、酒店行业同样备受打击,与这些行业相关的服务业也受到很大影响。

曾被评价为“以一己之力撑起整个柬埔寨旅游业”的吴哥古迹,正深陷营收寒冬。根据官方最新统计,今年前10个月,参观吴哥古迹的国际游客约39.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的180万人次,下滑77%;门票收入为1854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8070万美元,下滑77%。

在日本,眼下再也看不到外国游客手提大包小包“买买买”的盛况了。这种变化,曾密布日本街头的药妆店巨头松本清始料未及。今年,它沦为现在日本主流药妆店业绩最差的一个。整个9月,松本清因净利润下跌了四成而不得不一口气关闭了50家门店。据统计,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1月至8月,日本有35800家公司倒闭。吹响破产号角的,是有着64年悠久历史的老字号旅馆“富士见庄”,倒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批外国游客取消了订单。

由于疫情期间市场需求萎缩,美国波音公司预计到2021年年底前裁员近3万人。德国汉莎航空、新西兰航空、意大利航空公司等都表示要通过精简队伍自救,欧洲廉价航空公司瑞安航空已宣布,4月和5月的员工工资减半,北欧航空也宣布约1.2万名员工停薪留职……

据行业分析师鲍勃·斯塔拉德预测,未来五年,全球航空公司对飞机的需求可能会比之前预测的要少2000架。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预测也认为,由于疫情冲击,今年全球客运航空业的收入损失或将超过2520亿美元。

市场低迷 衰退难免

从宏观经济表现看,疫情的冲击影响深远。“这是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全球面临的最严重的经济格局。”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东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子雷直言,“第二波疫情对全球经济冲击非常大,首先表现为全球经济出现负增长,由此带来各国企业正常生产受到很大的干扰,失业率急剧上升。这对本就经济疲软、有效需求不足的全球各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失业的上升导致消费的减少,进而拖累贸易与投资,有可能使全球经济陷入难以摆脱的恶性循环。安联高级经济学家卡塔琳娜·乌特莫尔说:“第二波疫情来袭如此之快,令人难以置信。一些国家第四季度将转为负增长,经济再次衰退是绝对有可能的。”

全球经济衰退目前看来难以避免,典型表现之一就是全球石油价格持续走低。受疫情冲击影响,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活动陷入停摆,国际油价持续走低,甚至一度从年初60美元以上的高位一路跌至负值,创历史首次。入夏后,全球油价逐渐回升至40美元左右,一度被视为全球经济好转的信号。但随着欧洲在第二波疫情里“沦陷”,全球油价上周重挫10%,再现触底态势。

徐明棋表示,交通运输业是社会经济最基础的子系统,也是能源消费的主要行业,而疫情下,交通运输业的不振导致对能源的需求不断下降,国际油价长期处于低位,本质上反映了世界经济活力不足,投资与消费十分乏力。

投资与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两大支柱,两者萎靡自然不利于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民生改善更是无从谈起。

中国担当 引领复苏

如何平衡抗疫与经济,是一个挑战。眼下,世界的目光看向中国。中国不仅成功控制住了疫情,也引领了新一轮经济复苏。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三季度经济数据,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9%,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里唯一逆势上扬的国家。英国媒体评论称,中国前三季度实现由负转正,在深陷疫情泥潭的各国中表现抢眼,体现出中国经济的恢复速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而中国经济今年将增长1.9%,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世界银行近期也发布报告,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2%,比6月初预计的1%大幅上调1个百分点,同时预计明年中国经济增速将高达7.9%。

“中国由于第一阶段对疫情防控取得了较大成效,所以中国成为全球最快从经济负增长转为经济正增长并且全年能够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因此今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会较大。”陈子雷分析,中国从第二、第三季度实现正增长,而后将进一步持续正增长,这主要得益于中国行之有效的防控体系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的蔓延,使复工复产成为可能,推动了内需的增长。

“一系列最新数据表明,带领世界经济复苏的重任落在中国身上,中国的责任和压力比任何时候都大,中国要把压力变成动力,更好地发挥对世界经济的引领作用。”陈子雷表示。

受疫情影响,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在当下弘扬全球协作的多边主义,不仅需要实力,也需要智慧与勇气。此刻,在上海召开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也是向世界表明提振经济的坚定信心,以及推动和维护多边主义的坚定决心。

相关链接

财政刺激计划能否奏效存疑

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相似,各国再次寄望财政刺激计划,只是这次的规模更加庞大。3月以来,欧盟及其成员国已出台了诸多财政刺激政策,包括总额达7500亿欧元的“恢复基金”,加重了欧洲多国本就严重的财政赤字。但就在上月末,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再次呼吁各国加大财政投入。

美国经济同样有赖财政刺激,而且所需规模还要更大。但两党之争白热化的美国短时间内难以拿出可靠的刺激方案。

日本则是另一番景象。面对疫情的反复,新任首相菅义伟在实施财政刺激政策上没有遭遇美国那样的阻力。但是,尽管日本政府年内的刺激规模已经达到GDP(国内生产总值)的40%,却收效甚微。菅义伟虽计划宣布新一轮财政刺激计划,但已有消息人士警告称短期支出的过多增加有可能让“日本的财政悬崖更加陡峭”。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公布的各国2020年增长预期反映了主流经济学家的预期。德国-6%,法国-9.8%,英国-9.8%,意大利-10.6%。许多专家预计,欧洲经济将陷入“双底衰退”。欧洲之外也并不乐观,美国和日本的增长预期分别是-4.3%和-5.3%。尽管许多国家正在努力恢复经济,但这些措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有效,目前仍是一个问号。

中国数字经济迅速异军突起

在疫情的冲击下,中国以电子商务、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异军突起,传统产业也纷纷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数字经济不仅对经济增长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还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与灵活的运用模式更是为数字经济的崛起开辟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数据显示,中国灵活就业从业人员规模已达到2亿左右,依托于数字经济的灵活就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在全球面临失业潮考验的背景下,这样的数据尤为难得。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