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忠鑫
看我掏出手机要扫码付款,老板娘阿姨赶忙提醒:“你微信有没有钱?有钱就扫微信。”望着水果摊上并列着的支付宝和微信收款码,我稍稍一愣,这还有什么区分,难道微信的提成奖励多些?
但是立即就明白过来了。
“是不是支付宝绑着孩子的手机?”阿姨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也笑,知道自己猜中了。老板在一旁同样笑,帮忙打圆场说道:“都一样,小伙子随便扫哪个。自己家孩子,给谁都一样。”
“那哪能一样?!”我故意用着变着调的语音,说着收起了手机,今天正好带的现金。
阿姨拿着现金给我找零,有些高兴又有些吐槽,和我说:“这天天零零碎碎的钱入了孩子的手机,我也不知道挣多挣少。还是攒够了凑成整数再给他(她)好,不然他(她)也存不住钱,都花了。”
“攒够了也先自己花,有事了再给。”“你这小伙子不错。”买卖双方又是一起爽朗地笑。
临走时教了他们一招,把其中一个二维码盖起来,遇到没有微信的,才掀开。不知道他们的孩子如果最近收入少了,会不会骂我。
我是怎么一下子就猜到,那个二维码是他们孩子手机的呢?源于朋友告诉我的一个故事。
朋友说如果今天准备买豆腐,那肯定要备些零钱。因为常去的那家豆腐摊,是老大爷守的。开始时不能手机支付,后来摊子上多了一个二维码。朋友想着这下方便了,直到有一天发现老大爷用的是老年机,键盘的那种,就不禁问起了老大爷:“您这手机怎么收钱的?”老大爷指着二维码,说:“儿子收,儿子的手机。”朋友和我一样,也是收起了手机,要付现金。老大爷笑了:“没事的,给儿子一样。问他要,他也给的。”朋友依然执意要付现金,并且以后又恢复了带零钱的习惯。
钱给儿子还是给老子,还真不一样。朋友跟我们说这个事时解释道:“先把钱放你这,然后再要回拿走,做父母的就会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被要回的人心里也会有点不得劲,别看是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如果一分不剩地全要走,孩子大抵是不高兴的。”
我觉得朋友说得挺有道理。不是说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也不是说孩子不孝顺父母,大是大非面前糊涂的人毕竟是少数,反而是柴米油盐中常常少了点甜,不如提前少放盐。就说这钱,还是在自己腰包比较好,支配权永远留在自己手中。
手中有粮,心中才能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