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效率特别高,动作麻利。”这是闵鸣班主任刘健成对他的评价。在刘健成的美术课上,闵鸣总是最早完成作品的那一个,配色明快,涂色均匀,从画作中就能看出,这是个自控力很强、内心明亮的孩子。
乒乓球和巨一孩子的缘分,已经持续半个多世纪。上世纪50年代末,巨一的乒乓球运动,是从学校仅有的一个乒乓球台,以及隔壁菜场的门板、铺板、地板、洗衣板、放菜搁板这“五块板”上开始的。时至今日,这里已经走出13位国手,120多位省、市级运动员,成为全国乒乓球重点学校。
“以前,我们专门设过乒乓班,虽然每天要拿出时间训练,但乒乓班成绩总是最好的。”和今年退休的老校长楼海凤一样,现任校长潘琼也在巨一校园耕耘多年。她发现,随着银球飞转,孩子们的专注力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而这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眼下,她正着手将学校《巨一宝宝爱乒乓》这门特色课程升级并延续下去,让每个孩子在乒乓球文化氛围中“慧思慧玩慧群”。
在巨一,一方面,所有一年级新生都要接受乒乓球基础训练,再由专业教练团队选拔苗子;另一方面,学校围绕“乒乓文化”设计了以乒乓球板为“画纸”作画、测量乒乓球桌长度、写乒乓球主题小诗、参观中国乒乓球博物馆、采访名人校友等一系列活动和学习任务。
记录每一项活动的“绿皮书”,将成为学生毕业时独一无二的礼物。“绿皮书”曾记录过孩子们对乒乓球的“控诉”——“和爸爸玩,你很听话/爸爸让你到哪儿/你就蹦向哪儿/和我玩,你就很不乖/我让你到哪儿/你就偏不到哪儿/所以我说,你是个十足的‘两面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