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什么是“自旋”? 既能阅读建筑 又可锻炼身体 广告
第7版:上海新闻/广告 2020-11-30

什么是“自旋”?

“穿梭在科学与艺术之中,用创意和技艺,让抽象的科学概念,鲜活地悦动于眼前,被更多人看见,被更广泛理解。”这是李政道先生的寄语,也道出了科学与艺术碰擦的火花能照亮的世界。

有时候科学那难以言喻的深奥与精妙,却能以艺术的语言来诠释和表达,科学与艺术的共鸣令人叹为观止。一年一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大赛周末揭晓,又一批优秀的作品开启科学之门,这一次是关于量子世界中粒子的一项基本属性——“自旋”。

什么是“自旋”?电子自旋永不停止,这使电子变成了微小的、像地球一样的磁铁。这一晦涩抽象的物理概念呼唤出什么样的作品?两个电子,一个自旋向上,一个自旋向下,撕裂使时空分裂,形成时空太极图——一等奖作品《自旋与阴阳》用中国画表达想象,黑白的视觉冲击更是体现着微观世界的神秘。另一幅一等奖作品《旋转世界的静点》则将微观电子自旋和宏观星球自转呼应,尽管两种运动并不相同,但版画的表达将抽象点线描绘的球体,既是放大的微观电子,也是缩小的宏观星球。

今年的大赛吸引了328件投稿作品,除传统绘画,还有创意视频、创意摄影、数码绘画等新媒体作品,多元视角让抽象的科学概念更加鲜活地跃动于眼前。艺术家将不锈钢金属片电镀色膜,再将金属细片螺旋而挂,静止却产生着变化、不确定的梦幻色彩,而这正是雕塑作品《狄拉克幻想》的语言。

来自俄罗斯谢尔托洛沃儿童艺术学校的14岁初中生索菲亚·捷列申科(Sofia Tereshchenko)成为大奖赛开办以来年龄最小的参赛者。在国际博协网站上看到大赛征集通知后,热爱科学的她立刻燃起创作热情。她的作品《生命的本质》展示了生命的螺旋形发展进程,色彩浓烈而又充满想象,最终斩获三等奖。

科学之理性思辨和艺术之感性视角融合,如何表达未来科技趋势?天上的量子卫星、地面和海底的光纤光缆通过光子流联通,不同波长的光波和光子,沿着光纤传播互不干扰,形成绚丽的“光纤彩虹”……科学家受邀创作的主题画《光子科技新时代》由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集成光学专家陈益新完成,作品描绘光子科技正造福人类,也预示着其将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本报记者 易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