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建党百年印谱 “钻石”座钟风韵犹存 冬日里的一锅激情 巾箱中的线装古籍 张謇的字
第21版:民间收藏 2020-12-23

冬日里的一锅激情

◆胡胜盼

冬日里,呼朋唤友,相约围坐吃火锅,是一件相当幸福的事情。据考古证明,中国历来有吃火锅的传统,早在两三千年前的上古商周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吃火锅了。据说火锅古称“古董羹”,因投料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因为人们喜欢吃火锅,所以历代对于火锅器具的制作也非常讲究。笔者收藏了一件上世纪初制造的铝火锅,冬日里再次把玩,颇有一番情趣。

这件铝火锅锅面直径24厘米,高22厘米,重0.6千克,为带工花鸟烧炭铝火锅。值得称道的是,火锅锅身正面雕刻有喜鹊踏梅图,寓意“喜上眉梢”。锅身侧面还雕刻有两只可爱的小羊,神态活泼,栩栩如生,寓意“喜气洋洋”。锅脚上也雕刻有祝福图案。可以说,火锅的雕刻图案既应景,又吉祥,实在是恰到好处,锦上添花。

关于火锅的起源,据史料记载,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出现在商周时期,那时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另一种说法是火锅始于东汉,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锅。鼎是商周时期人们做饭做菜、祭祀最常用的炊具,即今天的锅。鼎与锅的不同之处在于,鼎有三足,不需要另置灶台,可直接置于地面,做饭时将木柴放在腹下燃烧就行,不少鼎出土后,腹下有烟熏火燎的痕迹,就是这种原因,而这正是火锅的加热特征。北京故宫博物院中藏有一件西周有盘鼎。有盘鼎又名灶鼎,鼎下有托盘用于盛放炭火,其形便类似于今天的暖锅、火锅。

到了汉魏时期,人们吃火锅已是很普遍了。从考古发现来看,此时已有各式各样的火锅,火锅的材质也不局限于青铜一类,出现了铁火锅、陶火锅等。汉代人还特别流行吃可以放不同料汤、烧煮不同口味的鸳鸯火锅。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西汉分格鼎,就有着鲜明的特征。这件分格鼎在江苏盱眙县境内大云山西汉墓中考古出土。鼎分5格,中间圆格外面再分出4格,可以将猪肉、狗肉、羊肉、牛肉、鸡肉这类肉品,放在不同的格内,从而能吃到5种不同风味的火锅。

吃火锅在清代空前兴盛,当时北京城到了冬天,火锅飘出的香气就溢满街头。清朝皇家一年四季中三季火锅不断,除了夏天,秋、冬、春三季每膳必上火锅,特别是冬天更是花样繁多。到了当代,甚至发展出了别具特色的“火锅文化”,更是让火锅长盛不衰。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