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中华
煅牡蛎是一味中药,且是一剂中药的药引子。
这不是我从书本上学到的中药知识,而是现实教给我的一种认知。此时,它就放在燃气灶陶质药罐里,和一些我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中药混在一起,被蓝幽幽的火苗不紧不慢地煨着,冒出氤氲而奇怪的气息。
儿时,我对中药是忌讳的。在村中,谁家有人吃中药,感觉那一定是不得了的病症。家乡人去中药铺拿中药,不说拿、也不说取,而称作“抓”。也许是家乡人对抓中药的忌讳,他们常常把“抓药吃”用在处理钱财纠纷上。比如买卖不公起了争执,或者发生借贷纠纷,他们会拧着脖子赌咒:“谁要是耍赖、黑钱,挣来的钱抓药吃。”这一骂,对方立马偃旗息鼓,息事宁人。
上中学,课本上有中医名典《本草纲目》的介绍,后来我还得到一本《中草药图谱》,上面有各种中草药的插图。我发现一些中草药并非想象中的那样神秘,有的就是日常生活中能随时见得到的东西,比如玉米须、石榴皮、艾叶等等。神农尝百草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神农是上古时期的人物,人类虽然走出蛮荒,却要面对疾病的威胁。在他的身后,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一代代名医紧随其后,将中医中药发扬光大,形成世界上独特而丰富的药典宝藏。这其中,除了植物入药,还有稀奇古怪的动物、矿物入药。煅牡蛎便是其中的一例。
我曾经在饭局上吃过牡蛎,一种贝壳类的海产品,又称生蚝。新鲜的生蚝可以不经过蒸煮,剖开坚硬的外壳蘸点芥末便可生吃。而将其壳煅烧,制成细碎的煅牡蛎入药,并作为药引子,我是第一次见识。
药引子是“引药归经”在民间的一种俗称,承担凝聚药性、提高药效的功能。我无意求证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药理,只期盼那一碗汤剂,能化腐朽为神奇,解除病痛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