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近期出入过复兴中路113弄的居民接受核酸检测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今天上午,昭通路居民区启动集中消杀本报记者 周馨 摄
今天凌晨,复兴中路113弄小区周边拉起警戒线,居民有序排队进行核酸检测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今天上午10时,第96场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举行。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宝山区副区长陈筱洁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邬惊雷介绍,1月26日0-24时,本市报告1例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该病例常住黄浦区,系1月21日确诊病例的密接者(兄妹关系)。1月21日已被集中隔离观察,期间出现症状。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昨晚大家在网上看到一些视频,疾控人员在做排查工作,是通过联防联控机制对其流行病学调查涉及的相关场所及人员进行排查、流调、采样和消杀,请大家不要担心。截至目前,已经检测的相关人员和环境样本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
此外,该病例相关接触人员均已落实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病例曾活动过的场所已进行终末消毒。
目前,16例本地确诊病例均已在市公卫中心治疗,其中14例为普通型、2例轻型,均予以对症治疗。
邬惊雷介绍,1月21日发布的3例确诊病例都是通过主动筛查发现的,之后所有病例均在闭环管理人群中发现。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可以看到,现有的16例确诊病例之间存在流行病学关联。
截至1月26日24时,累计排查到密切接触者380人,目前均已落实集中隔离措施,其中370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10人已确诊(包含在已公布的16例确诊病例中)。
累计排查到密接的密接1021人,目前均已落实集中隔离措施,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累计筛查相关人员41038人次,目前均已落实相应管控措施,其中41025人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3人已确诊(包含在已公布的16例确诊病例中),10人正在检测中。
累计排查相关场所的物品和环境样本4949件,其中4914件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35件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均与确诊病例住所和工作场所有关。
本报记者 左妍
宝山中风险小区500名居民报名志愿者
宝山区副区长陈筱洁介绍了宝山区确定为中风险地区的小区状况。
陈筱洁说,病例确诊及该小区确定为中风险地区后,严格执行中风险地区管控措施,管好通道口、小区门和楼道家门。严格落实全员核酸检测、流调溯源、场所消杀等措施。严格织密防控网,凡进入管控区域的人员,全面做好防护措施,确保不发生次生灾害。小区居民看到各项措施到位,很快消除了紧张和恐慌心理,积极主动配合防疫防控工作。
宝山区实施“一户一方案”,制定了“居民需求清单”和“服务供给清单”,做实“一户一志愿者”,每天2次上门问候,开展贴心服务。其中组织开展了相关人员的“三个排摸”,以独居老人、残疾人员、低保家庭、重残无业等为对象,对小区157名相关人员进行特殊排摸;以14天内家庭成员是否外出或家庭以外成员是否到访本小区为对象,对小区2984名相关人员进行普遍排查;以急需到医院急诊就诊、14天内长期服药、重大疾病、精神病人员为对象,对小区32名相关人员进行用药排查,并分类做好相应保障工作。
陈筱洁说,疫情发生后,共500个居民报名担任相关小区的志愿者,后来根据实际情况从中挑选了一批,在做好全面防护措施的基础上,进入小区开展志愿服务、生活保障等工作。本报记者 左妍
中山医院对各类人员全方位分类别管理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介绍了该院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医院通过规范预检流程、强化流调核验、改建发热门诊,守好新冠防控的第一道防线。针对不同科室,精准采取不同等级的防护措施,尤其是加强住院、手术、内镜检查、血液透析等重点医疗环节的疫情防控力度,满足广大市民的日常医疗需求。
中山医院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对各类人员进行全方位、分类别、网格化的动态管理。每天梳理医护人员、医技人员、第三方人员、规培生、研究生、实习生、在院患者和家属,做到身份查验、健康申报、体温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全覆盖。落实对医院各类场所,包括病房、诊室、会议室、教室、电梯等的消毒工作。加强出入口管理和院内巡查。同时,通过优化流程,加快就诊速度。
门诊流调:要求“信息准一点、通过快一点”。院方制作、张贴或手持流调二维码标识,供来院就医患者扫码直接填写流调信息;此外配备智能信息化闸机,可通过直接扫随申码、身份证等方式登记流调信息,同时测量体温、快速通过。
核酸检测:要求“窗口多一点、排队少一点”。医院目前已经成立300人的核酸采样队伍和40人的核酸检测队,可做到每天1万人次以上的检测。在全院设置了4个核酸采样点,可开启10余个采样窗口,周一至周六均可进行核酸采样。提倡大家通过“中山医院互联网医院”小程序,可直接自助开单付费,避免到现场排队挂号开单,进一步减少人群聚集。
智能分诊,精准预约:要求“专家准一点、停留短一点”。医院在微信公众号开通了精准分诊预约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将患者预约就诊时间和实际就诊时间的误差控制在20分钟以内。自去年下半年该系统上线以来,专家门诊的精准预约比例提高了20%,有效减少了患者挂错号、找错科室的现象。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