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
“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的“特斯拉速度”,是上海的一个新奇迹。2020年,上海不断擦亮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遴选19个产业能级高、产业链带动性强的百亿级项目,总投资超过2000亿,按特斯拉项目模式推进,不断刷新新的标杆。
2021年伊始,总投资超过2700亿元的上海市64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央企、民营、外企三分天下。其中,产业类项目几乎都是外资企业,彰显了在纷繁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外资依然持续看好中国、深耕中国、投资上海的信心。同时,这批项目规模大、能级高、潜力足、预期好,是上海着力贯彻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推进重点产业率先起步成势的主动起跑。
“十四五”开启崭新征程,上海正以满满的热情,积极迎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挑战,拥抱国家赋予上海以更大使命、开展先行先试的新机遇。《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完善经济发展格局,大力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鼓励支持“在上海、为世界”,更好服务全球市场,全面提升配置国内国际资源的能力。
从服务“全国一盘棋”,到服务全球市场,能级提升需要跨越新的台阶。
上海是靠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发展起来的,开放已深深融入上海这座城市的肌体和血液。外商投资企业是促进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探索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的道路上,上海进一步提出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为企业赋能增能,针对不同外资企业的特点加大制度供给、搭建更多平台,支持企业提升功能、做强总部、增强核心竞争力,更好布局全球、运营全球。
为链接全球,上海不仅打造了外资促进服务平台,还有不少区域创新提出“全球营运商计划”“全球服务商”等计划,以培育一批全球营运的头部企业,强化区域的全球资源配置和开放枢纽门户功能。
目前,上海自贸区内已经构建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大企业总部、营运总部、区域性总部和高成长性总部多层次、多类型总部经济集聚发展模式,累计有各类总部近300家,包括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20家。调研还显示,外资企业强化近岸布局,中资企业夯实中国总部功能的需求愈发强烈。
去年12月16日,上海自贸试验区启动“全球营运商计划”,力争用3至5年时间,培育一批在贸易、投资、供应链及研发等方面可以汇聚和配置全球资源的优质企业;用5至10年时间,培育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营运“头部”企业,在细分领域内占据全球统筹领导地位,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形成引领示范效应。静安区推出实施“全球服务商”计划,首批48家“全球服务商”在1月中旬率先亮相。上海始终是充满投资机遇的热土,外资企业积极融入上海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服务国家战略的发展大局。在充满不确定性的2020年,上海实际使用外资仍逆势上扬,达到202.33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截至2020年底,上海已累计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71家,外资研发中心481家。在推动上海城市能级不断跃升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更大发展,这已成为全球众多企业的共识。
全球著名的快速消费品公司联合利华在上海建立的北亚区总部不仅是其全球电子商务和创新的引领者,还与本土企业合作建立其全球首个对外孵化器,发起“中国首创,全球支持”的创新模式,助推上海“五型经济”发展。另一家500强公司霍尼韦尔也在上海设立亚太总部,并提出“东方服务东方”“东方服务世界”等发展战略,在扎根中国市场的同时,把在中国的创新成果推广到国际市场。
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等四大功能,是中央对上海的明确要求。把全球的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重要要素吸引和集聚起来,是上海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重要支撑。
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
在上海,给世界以惊喜的,不会仅仅是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