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老人,该如何富养(中)
第21版:金色池塘 2021-02-05

老人,该如何富养(中)

关于如何富养自己,有人曾总结过五件必不可少的“奢侈品”,排在前两位的就是拥有时间和舍得花钱。但传统的中国父母,除了日常开销、看病保健以及养老储备这些刚需之外,几乎把剩下的钱都花在了儿孙身上。老年人要富养自己,在物质上善待自己必不可少。这次的五篇文章中,老夫妻做起了富贵“候鸟”,也有老人谈起穿衣经、购物经,还有的玩起了摄影设备,他们吃得少而精、他们的生活有品位,他们“把玩”精彩的晚年,让自己后半生更精彩!

要像一支队伍

孔曦

年轻时,读过诗人曾卓的《遥望》——“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的故乡”。不禁心生向往,亦心存敬畏。

当“远在异国的港口”亦可以回望“迷失在烟雾的故乡”,对现在的自己,我是满意的。

曾经,在时装柜台看到心仪的衣服,止步于标签上小数点前面的四位数字。如今,再看到合适的款式,不会再犹豫。在买衣服这件事上,也交过不少学费,有过“便宜买穷人”的教训,有过满橱衣服却挑不出一件合适衣衫的窘事。

倒不是说一定要买大牌。几千块的连衣裙,穿上身还不如几百块的棉麻旗袍更有风致。“生活所需的一切,不贵豪华,贵简洁;不贵富丽,贵高雅;不贵昂贵,贵合适(林语堂)”。

我相信,服饰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居家服之休闲、旗袍之婀娜、连衣裙之飘逸、礼服的奢华、正装的严谨、制服的威严和运动服的活力,都需要穿着者调动内心世界的某一个侧面,方可人衣一体,相得益彰。恰如刘瑜所说:“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也有网友说:“这句话相当于对身体和心灵里漫游的散兵游勇吆喝一声:‘集合!各就各位,齐步走’!”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高跟鞋从鞋架回到鞋盒,最后被扔进垃圾桶;我无力阻止银丝入侵黑发的领地,也无法抗拒鱼尾纹爬上眼角。但从新近拍摄的照片上看到自己灿烂的笑容,我相信,这是有生以来最美好快乐的我。

向上倾斜些

马亚平

因为有了“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的经验,中国人的家庭教育中就有了“女儿要富养”的理念,绵延千年,深入人心。现在来看,这种理念也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放到今天,不一定合适。这个“富养”的“富”当然不是指有多么富裕,而是指家庭财务上的倾斜。但在当今的社会格局中,倒是应该提出一个新的想法:家庭财务适当向上倾斜,“富养”家中的老人。

我是个摄影人,这种感受,可能更真切和实际。我的一个好友,当初同我一样,喜好摄影,退休后欲投身于摄影,无奈不掌握家中经济大权,向夫人提出购买好一点的相机,不想遭到奚落:不就是拍两张小照吗?侬也退休了,退休金多少啦?算了,不要搞得奢侈来西。好了,就此将我这位老友弄得多年闷闷不乐,退休没几年,人明显见老。这个问题后来倒是顺利解决了。那是因为过不了几年,他的老爱人自己也退休了,还迷上了广场舞,又要买服装、道具,又要出去比赛,那也是要花点钱的,这才好像有点理解她的这位老头子了。最终我的这位老朋友得偿所愿,兴冲冲地参与到摄影发烧友的千军万马之中,拍得哪能不重要,关键是生活丰富了,人开心了,也一定会显年轻的。

这样的例子我还能举出很多,不可否认:如今,我更多看到的依旧是各个家庭经济的向下倾斜,全家为子女着想,甚至为孙辈着想,那真是要投上毕生心血的。我不能说,这样的“富养”错在哪,而只能说:能否在家庭开销当中,为“富养”老人留个一亩三分地。他们操劳一辈子了,留一点生活的美好给他们,留一点心灵的充盈给他们,让他们也感受一下生活乐趣。

吃少一点,吃好一点

孔明珠

我曾写过一篇女孩子要富养的文章,源于那句“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的民间俗语,发表后有些读者表示不赞成。相隔近二十年来谈“富养”老年人,我想应该认同的人会更多,因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今天,将老年群体“富养”起来的条件已成熟,尚待注意提高的,仅是观念而已。

在吃的方面,人到老年,明显感到力不从心,以往四菜一汤的,如今三菜两菜都吃不完。剩菜不宜多吃,老年人要量力而行,每个菜的分量做得少一点,我家就索性把碗与盆子换小。“吃少一点,吃好一点,自己动手,回家吃饭”是我长时间体悟、总结并实施的16字方针。

我自幼学做家务,爱厨房几乎是习惯成自然。近些年,我和家人越来越不爱上餐馆吃饭。现代化农业、畜牧业、养殖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好食材,先进的物流配送业、花样百出的厨房电器,让我们很方便就能在厨房料理出贴心暖胃的美食,想吃什么做什么,一家人每天坐在自家的饭桌上共餐,想起来脸上就会笑成一朵花。“吃好一点”是指遴选食材,随着条件的改善,我们应在身体健康上投入更多,每天由嘴巴进入体内的食品是重中之重,多花点钱,买回优质鸡鸭鱼肉与蔬果、调料、饮料以及水等,每天吃得新鲜,入口的一切都在你掌握之中。

我以前定期在报刊写美食随笔,开了微信公众号后与读者交流更方便即兴,直接在手机上写“夜饭吃饱嘎讪胡/随做随吃”话题,聊买菜经、烹调经、品尝经轻松幽默。读者说,想不出做什么菜吃就来翻“孔娘子厨房”,我也从留言互动中得到很多启发帮助。人是要有点压力的,知道有不少人关注我,偷不了懒,只好打起精神烧菜拍照,求新求变,积极进取。对自己和家人的富养,就在日常的每一顿饭。

富贵“候鸟”人

音十章

屈指数来,老夫妻二人的“候鸟”生活一晃过了十几年:刺骨的冬天去海口,濡湿的春夏去宜春,反倒是回上海不习惯了,嫌空气污浊、嫌声音嚣杂,主场上海如今反倒成了客居地。

当年,节俭了一辈子的夫妇二人眼看着一双儿女事业有成,一心想着后半生安心度日就行了。哪料计划没有变化快,十几年前海南的购房风吹到了上海,他们耳闻一些“脚碰脚”的老同事已在当地买了房,还听说了“候鸟”这个新鲜名词。正巧当时有赴海南免费看房的优待,夫妇俩跟着看房客飞去了海南,顺便想搭便车免费旅游一趟。

正值隆冬,在上海时老妻身上贴满暖宝宝,晚上睡电热毯、抱热水袋,可一到海南就像剥笋壳似的一件件脱衣服,轻松得像鸟儿。夫妻俩商量:一个畏寒,一个有哮喘,四季如夏的海南正可以调养在冬季易发作的疾病。他们当即和儿女们通电话,获得赞同后,买下了十来万元的小套房。

又过了四五年,女儿的亲家在江西宜春买了房,力邀他们去小住一段日子。这一住就上瘾了:小区里几乎都是上海人,温泉周边环境优美,四邻们清晨跳跳广场舞,然后拿着木桶盛满温泉水泡脚,聊家常;晚上,每家都有温泉水管接到家,舒服地洗个温泉澡,舒张筋骨睡好觉……心动不如行动,老两口又花了20多万买了间房,开始了“候鸟”生活。当他们在朋友圈晒出海滩上晒太阳、温汤里泡脚的照片,不用注释,便勾勒出阳光海滩温泉的惬意和愉悦,把人羡煞。

夫妇二人现身说法:把积蓄用在调养身心的候鸟生活上,一百个值!让晚年也有个悠长舒适的富裕长假,这不是富养又是什么?

“把玩”精彩晚年

王文明

我的晚年生活以“把玩”之乐为主,我舍得花钱,富养爱好,且信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以自己的擅长为大众营造欢乐,自己亦获得欢乐。

收藏各种奇妙的瓷器、玉器、青铜器、紫砂壶等是我把玩晚年的一大乐事。看到好的古玩杂件,我都会慷慨买下,绝不因价格错过这彼此相遇的缘分。我将藏品分门别类成八个系列,以图配文的方式出版纸质书或转发电子版小视频,与友分享。常有亲朋好友光临寒舍,分享物件浅薄、讲述年代、用途等,共同领略、体味藏品中所蕴含的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分享中获取收藏的乐趣。

我也乐于挥毫泼墨笔走龙蛇;或于精雕细琢中创作国画、书法、印章;每逢佳节,当年的农友兄弟总会聚集我家,陪伴我涉笔成趣写字作画,而后他们各选所爱带回,或收藏或悬挂,解颐成欢。

乐做“分外事”也是我把玩晚年的一种形式。常与朋友们募集图书等物,捐给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敬老院,送精神养料这样的事,我乐在其中。

有不少人觉得我常年来,在艺术创作或收藏上,辛辛苦苦夜以继日又东奔西走不吝钱财的做法特立独行,显得很怪异,我从未认真做过解释。其实,自己不忘的是初心。上世纪60年代,才十七八岁的我,因为家庭变故被送往安徽徽州地区劳动锻炼,有缘相遇了一批老艺术家,他们对我这个“小家伙”真情关爱,不但倾心传授技艺还相传高洁的品质,引导我的人生道路。大师们从未走远,精神还在赓续。如今,步入人生晚年的我,更要不断创造、舍得付出,富养自己,在后天下之乐中去描绘自己岁月生活的精彩晚霞。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